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各不同:各不相同。
②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赏析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苏轼简介

宋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 苏轼的诗(4428篇) ► 苏轼的名句

猜你喜欢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寺

宋代程公许

觌面江干千尺像,一州胜处说西林。
雪涛欲验青衣涨,步转云堂向后寻。

题西林寺水阁

唐代伍乔

竹翠苔花遶槛浓,此亭幽致讵曾逢。
水分林下清泠派,山峙云间峭峻峰。
怪石夜光寒射烛,老杉秋韵冷和钟。
不知来往留题客,谁约重寻莲社踪。

题西林可师达观轩

宋代朱熹

窈窕云房深复深,层轩俄此快登临。
卷帘一目遥山碧,底是高人达观心。

题西林院壁二首 其二

宋代朱熹

巾屦翛然一鉢囊,何妨且住贊公房。
却嫌宴坐观心处,不奈檐花抵死香。

次韵题西林廓然亭

宋代释德洪

堂堂叶脱露遥天,自炷临轩一穗烟。
贵客独游聊尔耳,道人相见亦欣然。
是身已悟浮沤久,万象中观宝镜圆。
寄语横机莫相试,刻舟甘作小乘禅。

题西林院壁二首 其一

宋代朱熹

触目风光不易裁,此间何似舞雩臺。
病躯若得长无事,春服成时岁一来。

留题西林寺揽秀亭

宋代郭祥正

行瞻香炉峰,未出二林口。
一区广地如席平,谁作新亭名揽秀。
秀色可揽结,正对香炉峰。
李白爱之忍去,便欲此地巢云松。
寂寥往事三百载,涧泉谷草依旧扬清风。
泉可掬,草可撷,清风洒面如冰雪。
闲来携手四五人,倒尽金壶颊不热。
寸心何独忘宠荣,形骸遗尽神超越。
寄语世上士,劝君早归来。
霹雳轰车胆欲落,忠愤虽死何为哉。
此时竟不悟,此心徒自知。
岚光向晚紫翠滴,杜鹃更在深林啼。
试拂横琴奏流水,指下忽作商声悲。
悲来乎,可奈何,推琴罢酒为君歌。

题定林壁

宋代王安石

定林自有主,我为林下客。
客主各有心,还能共岑寂。

题定林壁怀李叔时

宋代王安石

云与渊明出,风随御寇还。燎炉无伏火,蕙帐冷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