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袁枚的诗 > 十二月十五夜

十二月十五夜

[清代]: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更鼓声,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
吹灯入睡发现房间更加明亮,原来是月光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

注释:
①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更鼓: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晚上派专人巡夜,打鼓报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绝:这里是消失的意思。

《十二月十五夜》赏析

  这首诗描绘一幅了夜深人静,但更鼓声声,吹灯欲睡,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全诗简洁晓畅、清新可喜。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夜之静,雪之明,表现出诗人孑然一人夜中赏雪景的独特感受。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制造了更深人转静的环境气氛。“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它以“更鼓”、“人声”的一急一绝,形成对照,更深人静的过程,借助“沉沉”“渐渐”四叠字便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来,使人仿佛听到夜神走动的脚步声。它又以两散行句结束,特意突出后二句雪映月增明的绝妙景致。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写雪映月愈明的景色。“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灯本以照明,吹灯而窗更明,是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大地又洒满白雪。末句不言雪而雪自见。诗人这时也许已和衣上床,却又欹枕待月。一年最后一个“十五”,既有明月当空,又有白雪洒地,很可能是诗人一生少遇的良宵。这时一盏寒灯,显已成为多余。不由起坐吹灯,临窗赏玩。由于白雪映衬,月光显得分外皎洁。真是天上地下,照耀如同白昼。

  “月照一天雪”五字,准确地表现出诗人映雪赏月的独特感受,既写了实景,又传出真情,全诗就因有了此句而大增光彩。这两句的艺术灵感,也许是受张九龄“灭烛怜光满”的诗意的诱发,但它不是“望月怀远”,而是映雪赏月,则显属诗人的创造。它也不像韩愈、苏轼因有谪迁经历,而生发“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情思,只是直写这年最后一个“十五夜”雪中看到的月色。

  此诗由于使用了对偶、散行句式交替出现的艺术手法,而收到了语言清新简净的效果。此诗所写腊半雪夜赏月的景致,可能会给人“幽冷”的印象,但它与柳宗元“孤舟”独钓的“孤独”心态迥然不同,因为作者并无柳氏南迁后的幽禁遭遇。它乃是一个生活安定的诗翁,十二月十五夜飞映雪赏月的真实感受,可以用诗人“景是众人同,情乃一人领”(《老莫作诗》)的艺术自自来说明。

袁枚简介

清代·袁枚的简介

袁枚 袁枚(1716-1797),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与纪晓岚素有“北纪南袁”...〔► 袁枚的诗(36篇) ► 袁枚的名句

猜你喜欢

十二月十五夜

清代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十二月十五夜雪

宋代胡仲弓

听得窗前雪打声,起来眼界甚分明。
从前浪说丰年瑞,三白如今始作成。

减字木兰花·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宋代苏轼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迥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五首

唐代王建

半秋初入中旬夜,已向阶前守月明。
从未圆时看却好,一分分见傍轮生。
乱云遮却台东月,不许教依次第看。
莫为诗家先见镜,被他笼与作艰难。
今夜月明胜昨夜,新添桂树近东枝。
立多地湿舁床坐,看过墙西寸寸迟。
月似圆来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
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
合望月时常望月,分明不得似今年。
仰头五夜风中立,从未圆时直到圆。

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翫月五首 一

唐代王建

半秋初入中旬夜,已向堦前守月明。
从未圆时看却好,一分分见傍轮生。

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翫月五首 三

唐代王建

今夜月明胜昨夜,新添桂树近东枝。
立多地湿舁牀坐,看过墙西寸寸迟。

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翫月五首 二

唐代王建

乱云遮却臺东月,不许教依次第看。
莫为诗家先见镜,被他宠与作艰难。

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翫月五首 四

唐代王建

月似圆来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稜。
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

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翫月五首 五

唐代王建

合望月时常望月,分明不得似今年。
仰头五夜风中立,从未圆时直到圆。

十二月十五日晚宿余杭步

宋代方回

孰令牵率到钱塘,朝暮随人作酒狂。
蜕殻喜离城市路,发蒙惊见水云乡。
四方上下干坤阔,万里东西日月望。
向来楼居不得句,此夕叶舟吟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