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唐代]:全济时
家与扶桑近,烟波望不穷。
来求贝叶偈,远过海龙宫。
流水随归处,征帆远向东。
相思渺无畔,应使梦魂通。
(同前)。
家與扶桑近,煙波望不窮。
來求貝葉偈,遠過海龍宮。
流水随歸處,征帆遠向東。
相思渺無畔,應使夢魂通。
(同前)。
唐代: 许兰
道高心转实,德重意唯坚。
不惧洪波远,中华访法缘。
精勤同忍可,广学等弥天。
归到扶桑国,迎人拥海壖。
(日本甲本注:「壖,应作烟。
」同前)。
道高心轉實,德重意唯堅。
不懼洪波遠,中華訪法緣。
精勤同忍可,廣學等彌天。
歸到扶桑國,迎人擁海壖。
(日本甲本注:「壖,應作煙。
」同前)。
唐代: 毛涣
万里求文教,王春怆别离。
未(日本甲本注:「未,应作来。
」)传不住相,归集祖行诗。
举笔论蕃意,焚香问汉仪。
莫言沧海濶,杯度自应知。
(同前)(按:此诗原署「台州临县令毛涣」,台州有临海县,无临县,「临县」应即指临海县,「临」下脱去「海」字。
)。
萬裡求文教,王春怆别離。
未(日本甲本注:「未,應作來。
」)傳不住相,歸集祖行詩。
舉筆論蕃意,焚香問漢儀。
莫言滄海濶,杯度自應知。
(同前)(按:此詩原署「台州臨縣令毛渙」,台州有臨海縣,無臨縣,「臨縣」應即指臨海縣,「臨」下脫去「海」字。
)。
唐代: 林晕
求获真乘妙,言归倍有情。
玄关心地得,乡思日边生。
作梵慈云布,浮杯涨海清。
看看达彼岸,长老散华迎。
(同前)(按:自吴顗以下九人诗,均转引自张步云《唐代逸诗辑存》。
)。
求獲真乘妙,言歸倍有情。
玄關心地得,鄉思日邊生。
作梵慈雲布,浮杯漲海清。
看看達彼岸,長老散華迎。
(同前)(按:自吳顗以下九人詩,均轉引自張步雲《唐代逸詩輯存》。
)。
唐代: 幻梦
劫(疑「却」)返扶桑路,还乘旧叶船。
上潮看浸日,翻浪欲陷(日本甲本注:「陷,应作滔。
」)天。
求宿宁逾日(日本甲本注:「日,疑月。
」),云行讵隔年?远将干竺法,归去化生缘。
(同前)。
劫(疑「卻」)返扶桑路,還乘舊葉船。
上潮看浸日,翻浪欲陷(日本甲本注:「陷,應作滔。
」)天。
求宿甯逾日(日本甲本注:「日,疑月。
」),雲行讵隔年?遠将幹竺法,歸去化生緣。
(同前)。
唐代: 全济时
家与扶桑近,烟波望不穷。
来求贝叶偈,远过海龙宫。
流水随归处,征帆远向东。
相思渺无畔,应使梦魂通。
(同前)。
家與扶桑近,煙波望不窮。
來求貝葉偈,遠過海龍宮。
流水随歸處,征帆遠向東。
相思渺無畔,應使夢魂通。
(同前)。
唐代: 行满
异域乡音别,观心法性同。
来时求半偈,去罢悟真空。
贝叶翻经疏,归程大海东。
何当到本国,继踵大师风。
(同前)。
異域鄉音别,觀心法性同。
來時求半偈,去罷悟真空。
貝葉翻經疏,歸程大海東。
何當到本國,繼踵大師風。
(同前)。
唐代: 崔謩
一叶来自东,路在沧溟中。
远思日边国,却逐波上国。
问法言语异,传经文字同。
何当至本处,定作玄门宗。
(同前)。
一葉來自東,路在滄溟中。
遠思日邊國,卻逐波上國。
問法言語異,傳經文字同。
何當至本處,定作玄門宗。
(同前)。
唐代: 孟光
往岁来求请,新年受法归。
衆香随贝叶,一雨润禅衣。
素舸轻翻浪,征帆背落晖。
遥知到本国,相见道流稀。
(同前)。
往歲來求請,新年受法歸。
衆香随貝葉,一雨潤禅衣。
素舸輕翻浪,征帆背落晖。
遙知到本國,相見道流稀。
(同前)。
唐代: 吴顗
重译越沧溟,来求观行经。
问乡朝指日,寻路夜看星。
得法心念喜,乘杯体自宁。
扶桑一念到,风水岂劳形?(见最澄《显戒论缘起》卷上,转录自张步云《唐代逸诗辑存》。
参《东南文化》一九九○年六期周琦等录文。
)。
重譯越滄溟,來求觀行經。
問鄉朝指日,尋路夜看星。
得法心念喜,乘杯體自甯。
扶桑一念到,風水豈勞形?(見最澄《顯戒論緣起》卷上,轉錄自張步雲《唐代逸詩輯存》。
參《東南文化》一九九○年六期周琦等錄文。
)。
唐代: 陆质
海东国主尊台教,遣僧来听《妙法华》。
归来香风满衣裓,讲堂日出映朝霞。
(见日本比睿山无量院沙门慈本〖一七九四--一八六八〗在文久二年〖一八六二〗撰《天台霞标》第四篇第一卷。
转录自《中国哲学史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刊日本户崎哲彦撰《留传日本的有关陆质的史料及若干考证》。
此篇承束景南先生告知。
)(按:慈本于诗下注云:「此诗未知出于何书。
慈本获之希烈宿称钞书中也。
原本海作汝,妙作于,慈本依义改之。
或曰:此诗载在《禅宗日工集》,又改数字载之《本朝高僧传》某传也。
」户崎氏考证此诗又见于《空华老师日用工夫略集》卷一,第二句作「故遣僧来听《法华》」。
约在公元一三○○年前后即传为陆质诗。
但吴顗等九人送最澄诗,皆为五言律诗,唯此首为七言古绝,「因此,该诗疑为后人假托之作,或以意採录。
」)。
海東國主尊台教,遣僧來聽《妙法華》。
歸來香風滿衣裓,講堂日出映朝霞。
(見日本比睿山無量院沙門慈本〖一七九四--一八六八〗在文久二年〖一八六二〗撰《天台霞标》第四篇第一卷。
轉錄自《中國哲學史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刊日本戶崎哲彥撰《留傳日本的有關陸質的史料及若幹考證》。
此篇承束景南先生告知。
)(按:慈本于詩下注雲:「此詩未知出于何書。
慈本獲之希烈宿稱鈔書中也。
原本海作汝,妙作于,慈本依義改之。
或曰:此詩載在《禅宗日工集》,又改數字載之《本朝高僧傳》某傳也。
」戶崎氏考證此詩又見于《空華老師日用工夫略集》卷一,第二句作「故遣僧來聽《法華》」。
約在公元一三○○年前後即傳為陸質詩。
但吳顗等九人送最澄詩,皆為五言律詩,唯此首為七言古絕,「因此,該詩疑為後人假托之作,或以意採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