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刘禹锡的诗 > 杂曲歌辞·踏歌行

杂曲歌辞·踏歌行

[唐代]: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看不见,红霞影树鹧鸪鸣。
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至三春花尽时。

译文与注释

词句注释:

⑴踏歌词,一作“踏歌行”。踏歌:古代长江流域民间的一种歌调,边走边唱,以脚步踏地为节拍。

⑵连袂(mèi):犹联袂。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携手连袂,以遨以集。”袂:指衣袖。

⑶欢:古时女子对所爱男子的爱称。古乐府《常林欢》解题云:“江南人谓情人为欢。”《乐府》作“看”,注:“一作欢。”丛刊本作“观”。

⑷映:《乐府》作“影”。鹧鸪(zhègū):鸟名。为中国南方留鸟。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

⑸桃蹊柳陌:栽植桃树柳树之路。蹊、陌,都是路的意思。

⑹襄王故宫:本在今河南信阳西北,隋唐时故城久已荒废。这里当是用宋玉《神女赋》之意,以夔州一带泛称楚襄王所历之故地。

⑺细腰:指苗条细腰的美女。《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⑻递相:轮流更换。《庄子·齐物论》:“其递相为君臣乎。”

⑼鬟(huán):环形发髻。

⑽花钿(diàn):女性的一种首饰。

⑾江头:蒋本作“江南”。

⑿三春: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白话译文:

其一

春江月出大堤坦平,堤上女郎牵手前行。

唱尽新词情郎不见,红霞映树鹧鸪啼鸣。

其二

桃柳下道路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唱歌。

因为是襄王故宫地,到现在还是美女多。

其三

新词宛转轮流相传,振袖倾鬟在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消散,游童在路上拾花钿。

其四

日暮江边听唱竹枝,南人欢乐北人伤悲。

自从冬天唱起新曲,直唱到春天花落时。


《杂曲歌辞·踏歌行》赏析

这组诗写川江一带的民俗风情。诗人模拟当地民间情歌,以女性口吻咏唱对爱情的期待和追求。真实的生活当然没有如此浓郁优美的诗情画意,但诗中所表达的对于美好爱情的企盼、困惑和感伤,却真切地反映了人类共同拥有的、永难泯灭的爱美之心。

其一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第一句末尾的“平”字值得细细体会。“平”应该是指春江涨满,与江岸齐平。但“大堤平”三字紧紧相连,就使它似乎还有堤岸宽平的意思。故这“平”字包涵着比较丰富的意象,令人想到:明月升起,清辉洒向人间,涨满河床的春水,月光下似与岸边的沙土溶成一片,使大堤也显得格外宽平。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人物登场了──“堤上女朗连袂行”。既然可以手挽手连袂而行,也可见大堤确实宽平。在大堤上连袂出游,边走边唱,是少女的情思在胸中荡漾,不能自抑的表现,也反映了巴渝一带的民间风气习俗。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女郎们唱新词,意在招引小伙子一同歌舞。这是一个多么欢乐的季节,一个多么动人的夜晚啊!只不过这一夜却有点蹊跷,未见热情的应和,对方毫无反响。“唱尽新词欢不见”,不说“唱罢”,而说“唱尽”,一个“尽”字,似可见女郎们停歌罢唱时的不堪情态。同时,“尽”字也暗示了时间过程。新词唱尽之时,已经不是月照大堤的夜色溶溶的环境,而是“红霞映树鹧鸪鸣”的早晨景象了。鲜丽耀眼的红霞碧树,固然会引起女郎们的怔悸,而鹧鸪声也免不了要使她们受到刺激。鹧鸪喜爱雌雄对啼,当新词唱尽,四周悄然,代之而起的竟是绿树丛中的鹧鸪和鸣,女郎们心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滋味呢?

刘禹锡用民歌体写的爱情诗,常常有一种似愁似怨、似失望又似期待的复杂情绪。诗中女子月出时还兴致勃勃地走上大堤去唱歌,仅仅一夜未能觅见情郎,这种失望毕竟是有限的。小伙子是否真的无动于衷呢?谁也捉摸不透。说不定“道是无情却有情”,他们在有意作弄这些多情的女郎呢。那鹧鸪声固然反衬女郎的寂寞,甚至好象带点嘲弄,但也不是认真地要引起女子失恋的痛苦。

诗的开篇和收尾都是写景,叙事只中间两句,但如果仅有“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则几乎让人不知所云。而有了两句写景前后配合,提供带有典型性的环境,人物在这种环境中的活动,就无须多言,自然可以想见了。并且,由于前后两种环境的气氛和色彩不同,则又自然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情感的变化。刘禹锡的民歌体诗,有时看似被写景占了较大的篇幅,实际上笔墨还是很经济的,尤其是象这首诗最后以景结情,如果换成一般性的叙述,就无论如何很难表达这样丰富复杂的内容。


其二

第二首诗状写踏歌者的形貌。此诗又见于《全唐诗》卷三八六张籍集,题为《无题》,注:“一作刘禹锡诗,题云《踏歌词》。”


其三

第三首诗的内容是记写当时四川民俗,每当春季,民间男女相聚会,联翩起舞,相互对歌的热烈场景。全诗四句,主要在勾勒一种狂欢的场面和气氛。第一句写歌,第二句写舞,第三句写歌停舞散,第四句却从侧面含蓄地补足写出歌舞场面的热烈。


首句的“新词”,表示当时那些歌男舞女所唱的歌子,都是即兴抒怀、脱口而出的新曲,悠扬宛转,十分悦耳动听,并一递一句接连不歇。这句虽用平述记叙的语气,却寄寓着作者对民间男女的无上智慧和艺术才能的赞赏与称颂。第二句用“振袖倾鬟”来写他们的舞姿情态,活现出当时那些跳舞者热烈的情绪和狂欢的情景。“月落乌啼云雨散”是说他们歌舞竟夜,直至天明。从意思上讲,狂欢之夜的情景已经写完,但作者又用“游童陌上拾花钿”一语,对狂欢之夜做了无声的渲染。次日,游童们沿路去拾取女郎遗落的花钿(女子的首饰),花钿遗落满地而不觉,可知当时歌舞女子是如何沉浸在歌舞狂欢之中。这种从侧面的、启人想象的写法,其含意的丰富和情味的悠长,更胜于正面的描写。这可联想到画家齐白石在艺术构思上的一个故事,一次,齐白石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诗意,但画家在画面上并没有画蛙,而是用一股山泉,几个蝌蚪来表现,从而调动人们的想象,使人联想到“蛙声十里”的喧嚣情景。艺术巨匠们的构思,常常是出人意表的。


其四

第四首歌词写不同的人听民歌的不同感受,并以歌唱时间之长写出了这种民歌在川江一带的流行程度。 

名家点评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谢叠山云:“女郎连袂,色必有可观,声必有可听。唱尽新词,而欢爱之情不见,但见红霞映树,闻鹧鸪之声,其思想当何如也?”按古乐府《常林欢》解题云:江南人谓情人为“欢”,故荆州有长林县,盖乐工误以“长”为“常”。谢说为欢爱之情,非也。

明代唐汝询《唐诗镜》:语带风骚。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杨慎曰:《竹枝》遗旨,未必佳妙。唐汝询曰:此景是其难为情处。陆时雍曰:语带风骚。

清代吴昌祺《删订唐诗解》:唐汝询曰:新词歌竟,而不见情人,徒见红霞而闻鹧鸪,其怅望何如?

清代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惘然自失,悠然不尽。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踏歌词,每多美人香草之思。此二词之前半首,皆音节谐婉,雅宜雏鬟三五,联臂而歌也。……次首后二句谓楚峡云娇,为襄王之旧地,束素纤腰,迁延顾步,犹如往日宫妆,乃言女郎之身态。二诗为踏歌者写其情状也。


刘禹锡简介

唐代·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的诗(1119篇) ► 刘禹锡的名句

猜你喜欢

杂曲歌辞·踏歌行

唐代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看不见,红霞影树鹧鸪鸣。
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至三春花尽时。

杂曲歌辞·踏歌词

唐代崔液

彩女迎金屋,仙姬出画堂。鸳鸯裁锦袖,翡翠帖花黄。
歌响舞分行,艳色动流光。庭际花微落,楼前汉已横。
金壶催夜尽,罗袖拂寒轻。乐笑畅欢情,未半着天明。

杂曲歌辞·踏歌词

唐代谢偃

春景娇春台,新露泣新梅。春叶参差吐,新花重叠开。
花影飞莺去,歌声度鸟来。倩看飘飖雪,何如舞袖回。
逶迤度香阁,顾步出兰闺。欲绕鸳鸯殿,先过桃李蹊。
风带舒还卷,簪花举复低。欲问今宵乐,但听歌声齐。
夜久星沉没,更深月影斜。裙轻才动珮,鬟薄不胜花。
细风吹宝袂,轻露湿红纱。相看乐未已,兰灯照九华。

杂曲歌辞·踏歌词

唐代张说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龙衔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
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妒来。
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

杂曲歌辞 踏歌行 一

唐代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看不见,红霞影树鹧鸪鸣。

杂曲歌辞 踏歌行 四

唐代刘禹锡

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至三春花尽时。

杂曲歌辞 踏歌行 三

唐代刘禹锡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杂曲歌辞·伤歌行

唐代庄南杰

兔走乌飞不相见,人事依稀速如电。王母夭桃一度开,
玉楼红粉千回变。车驰马走咸阳道,石家旧宅空荒草。
秋雨无情不惜花,芙蓉一一惊香倒。劝君莫谩栽荆棘,
秦皇虚费驱山力。英风一去更无言,白骨沉埋暮山碧。

杂曲歌辞·伤歌行

唐代孟郊

众毒蔓贞松,一枝难久荣。岂知黄庭客,仙骨生不成。
春色舍芳蕙,秋风绕枯茎。弹琴不成曲,始觉知音倾。
馆月改旧照,吊宾写馀情。还舟空江上,波浪送铭旌。

杂曲歌辞·伤歌行

唐代张籍

黄门诏下促收捕,京兆尹系御史府。
出门无复部曲随,亲戚相逢不容语。
辞成谪尉南海州,受命不得须臾留。
身着青衫骑恶马,中门之外无送者。
邮夫防吏急喧驱,往往惊堕马蹄下。
长安里中荒大宅,朱门已除十二戟。
高堂舞榭锁管弦,美人遥望西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