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李白的诗 > 答友人赠乌纱帽

答友人赠乌纱帽

[唐代]:李白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
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领得:诗曰“领得”,此乌纱帽当为兖州瑕丘官府的友人所赠。乌纱帽:南朝宋明帝初年,建安王休仁置乌纱帽,以乌纱抽扎帽边。隋帝王贵臣多服乌纱帽,后民间贵贱皆服。白接蓠:白接篱,意指白头巾,白帽。
②山人:李白自谓。李白奉诏入京之前,应正隐于徂徕山之竹溪,故自称“山人”。稚子:稚,幼也。指李白爱子伯禽。时伯禽年龄在十至十四间,故谓。

译文:
戴上了乌纱帽,真是比白色接篱好得多。
我并不去照镜子,因为小儿子已经说很合适了。

《答友人赠乌纱帽》赏析

  查旧版《辞海》“乌纱”条,谓“古官帽名”,并引《晋书·舆服志》及《唐书·舆服志》作为佐证。说是“古官帽名”,当然无误;但读了此条,失之太简,仍不能使人明白乌纱帽的来龙去脉。

  其实,乌纱帽早先并非官帽。如果望文生义,以为李白既然戴了乌纱帽,一定是做了官了,其实不然,乌纱帽在唐代与“白接 ”一样,是一种日常便帽。因此,李白此诗所写,只是隐处期间的一件小事;并进而论曰:“宋元时代,尚未见将官帽称为‘乌纱帽’,而明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则屡见不鲜。”(“乌纱帽”小考,《学林漫录》六集)这个结论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此诗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戴乌纱帽犹胜白头巾、儿子言辞很相宜的生活情趣图,诗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诙谐地表达出诗人生活细节、小有情致的隐居生活。

  此诗以画面清晰胜,浓墨淡彩,人、物、情浑然一体,透露了诗人脱却山人服、试戴乌纱帽时的喜悦心情,与《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心情相合,据诗意,此诗略在前,《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稍后。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 李白的诗(1607篇) ► 李白的名句

猜你喜欢

答友人赠乌纱帽

唐代李白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
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荅友人赠乌纱帽

唐代李白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䍦。
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寄谢潘舍人赠乌纱帽

宋代范浚

野人仪矩初无华,况复破帽风檐斜。
先生有意念衰丑,折简远送新乌纱。
束巾试着出妨户,色若露洗凌晨鸦。
舍人样好信殊俗,朽质得此惭无涯。
白痴稚子强解事,竞道宜称相讙譁。
轻宽不但惬当暑,掉头曝背仍堪夸。
修容他日奉游宴,便可笑诮参军嘉。
从今旦暮戴公赐,闭关无事聊煎茶。

答友人赠炭

唐代孟郊

青山白屋有仁人,赠炭价重双乌银。
驱却坐上千重寒,烧出炉中一片春。
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

答友人

宋代邵雍

何者名为善处身,非唯能武又能文。
可行可止存诸已,或是或非系在人。
遍数古来贤所得,历观天下事须真。
吉凶悔吝生乎动,刚毅木讷近於仁。
易地皆然休计较,不言而信省开陈。
虽居蛮貊亦行矣,无患乡闾情未亲。

答友人

唐代陆龟蒙

荆卿雄骨化为尘,燕市应无共饮人。
能脱鹔鹴来换酒,五湖赊与一年春。

答友人

宋代陈普

云作交游山作宾,道心为主自安贫。
柴门无钥见同物,竹帛有名终累人。
绿水一潭澄静性,青山万叠裹闲身。
纷纷望拜马蹄下,不见胸中万斛尘。

答友人

唐代赵嘏

诗家才子酒家仙,游宦曾依积水边。
窗户动摇三岛树,琴尊安稳五湖船。
罗浮道士分琼液,锦席佳人艳楚莲。
今日相逢朗吟罢,满城砧杵一灯前。

答友人

宋代王琮

秋山曾是共登临,感慨兰亭后视今。
炎热不过能炙手,笑谈未必到知心。
前言衮衮风波去,后约寥寥岁月深。
室迩岂应人自远,酒盟诗社要重寻。

答友人

宋代胡铨

竹径萧疏杖履经,偕临流水诵黄庭。
秋风忽作世情冷,山色似惭君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