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
②松排山面:指山上有许多松树。月点波心:月亮倒映在水中。
③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田野里早稻拔节抽穗,好像碧绿的毯子上的线头;河边菖蒲新长出的嫩叶,犹如罗裙上的飘带。
④勾留:留恋。

译文: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
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
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春题湖上》赏析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则情景交融,物我划一。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作者以具有如此浓重感情色彩的字眼儿入诗,并非偶然。在孩童时代,白居易曾立志要到杭州做官,心愿得酬,自然为之欣喜,其对杭州的深情于此可见一斑。此诗不仅是白居易山水诗中的佳构,亦是历代描写西湖诗中的名篇之一。

  “乱峰”以下三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群山环绕,参差不一,湖上水面平展;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象一颗闪光的珍珠,这是多么诱人的美景呵!然而诗的旨趣并没有凝滞在范山模水的层面上,“碧毯”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弄不好会雅俗相悖,很不协调,而白居易却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早稻犹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象青罗裙上的飘带。如此精妙新奇的比喻本身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人民的关怀,使读者由此可以联想到正是这位自幼向往杭州的白刺史,一到任便体恤民瘼,浚井供饮,把杭州变成了人间天堂,从而铭戢其德惠。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可贵的出新,它比作者描绘西湖的另一名篇《钱塘湖春行》,立意更加新颖,语言益见精妙。

  这首诗的结构曲折委婉,别有情致,特别是最后两句“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唐宋诗醇》)那么其“言外余情”是什么呢?这得联系作者的有关行迹和创作来探寻。除杭州刺史之前,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是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做隐士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做杭州刺史闲忙得当,正合其意,即所谓“□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唯此钱塘郡,闲忙恰得中。”这话是出自《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一诗,在其他篇目中 尚有不少类似的说法,这既是作者的心里话,也是此诗的“言外余情”。

  因为“皇恩只许住三年”,白居易抱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西湖,这种情绪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西湖早已是驰名中外的湖山形胜之地,此诗亦不胫而走,值得玩味的是如今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的命名,有的很可能是从这首《春题湖上》中的相应诗句衍化而来的。

《春题湖上》阅读及答案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采桑子(其九)

[宋]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19.《春题湖上》和《采桑子》的画横线句子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20.白诗中的“月点波心一颗珠”历来被称为“神来之笔”,请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及解析:

19.《春题湖上》侧重于视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参差的山峰环绕,湖面水平如镜。《采桑子》运用多种感觉进行描写:视觉上,看到月上云散;触觉上,手触轩槛,凉意顿生,微风拂面,感觉清爽;嗅觉上,阵阵莲芰的清香,沁人心脾。(写出两种感觉即可)   

20.①从内容上看,写出了天空辽阔、湖面平静无风、月亮明丽圆润,湖水澄澈的美好景象。②从艺术手法上看,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月影比作一颗点缀在湖心的明亮的珍珠,从而构成一幅玲珑精致的工笔画。③从思想情感上看,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赞美和留恋之情。(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9.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春题湖上》和《采桑子》的画横线句子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是比较鉴赏题,从题干来看,比较的点是“写法”,即表现手法。先看《春题湖上》,“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是说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运用的是比喻修辞,从视觉角度写出了西湖春天的美。再看《采桑子》,“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景;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最后将两者放在一起比较,写出它们之间的之处即可。

点睛:对于比较鉴赏题,考生要先审题,从题干中明确比较的点,比如本题中,题干既给出了比较的对象“画横线句子在写法上有何不同”;然后来分析诗句,根据题干提供的比较点来理解诗句,题干所给的两句诗,都是写景,且写景的手法各不相同,这就是需要我们分析比较之处,将这些不同之处一一找出即可。

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作答时可以从诗歌的内容、结构、手法和情感等角度进行考虑。“点波心一颗珠”,意思是“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象一颗闪光的珍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这一句同时写出了天空辽阔、湖面平静、月亮明丽圆润,湖水澄澈的美好景象。另外,这一句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将月亮比作点缀在湖心的一颗明亮的珍珠,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河南郑州新郑人,葬于洛阳。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白居易的诗(3737篇) ► 白居易的名句

猜你喜欢

春题湖上

唐代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早春题湖上顾氏新居二首 二

唐代项斯

门不当官道,行人到亦稀。
故从餐后出,方至夜深归。
开箧拣书卷,扫牀移褐衣。
几时同买宅,相近有柴扉。

早春题湖上顾氏新居二首 一

唐代项斯

近得水云看,门长侵早开。
到时微有雪,行处又无苔。
劝酒客初醉,留茶僧未来。
每逢晴暖日,唯见乞花栽。

题湖上

宋代谢雨

杜鹃唿我我归休,陆有轻车水有船。
笑杀西湖湖上客,醉生梦死恋杭州。

题湖上壁

宋代周弼

寒食风埃满客襟,西湖烟雨送愁频。
日高未起鸟唿梦,春晚不归花笑人。

题湖上壁

宋代周紫芝

寒食风埃满客巾,西湖烟雨送愁频。
日高未起鸟呼梦,春晚不归花笑人。

重题湖上

宋代史尧弼

林端落照尽,湖上远风清。
水榭芝兰室,仙舟鱼鸟情。
人琴何寂寞,烟月足平生。
一泛钓璜处,再吟锵玉声。

戏题湖上

唐代常建

湖上老人作矶(岛)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白波)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题湖上僧房

宋代释智圆

深隐远城郭,平湖景色闲。
苦吟终夜月,清梦彻寒山。
径冷秋苔合,庭幽岳鸟还。
红尘趋竞者,谁得扣松关。

题湖上月林

宋代喻良能

月林风物最湖山,十里烟绡映雾鬟。
欲识丹青难貌处,渚鸥汀鹭有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