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苏曼殊的诗 > 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

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

[清代]:苏曼殊

白云深处拥雷锋,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深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钟。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雷峰:指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塔。一名黄妃塔,又称西关砖塔。
②疏钟:亦作“踈钟”,稀疏的钟声。清陈廷敬《送少师卫公致政还曲沃》诗:“梦绕细旃闻夜雨,春回长乐远踈钟。”

翻译

白云悠悠,雷峰塔高耸云间;

几树寒梅,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红艳。

心如止水的诗僧垂垂入定,相伴着他的是朗朗疏钟。清潭中倒映着佛宫的清影,那清亮的钟声仿佛诗人的冰心,与白云、宝塔、寒梅、白雪、虚庵、澄潭,融为一体,予人以清澄虚远的妙境。

《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作品鉴赏

      在诗人笔下,白云禅院上有寺塔高耸,旁有梅花怒放,前有潭影澄碧,景色宜人,环境清幽,确是参禅证道的好所在。首二句描写西湖白云禅院的佳景:白云悠悠,雷峰塔高耸云间,此为远景;几树寒梅,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红艳,此为近观。一远一近,一高一低,将禅院的清旷幽寂点染得如诗如画。这就使人想到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读者不期然就会调动积累,为此画面添加画外音,尽管还有秋景和春景的不同。“拥”字写得传神,见出云层的重叠,雷峰塔的幽远和庄严,较之“耸”、“矗”之类,更带主观色彩,是经过推敲所得。此外,这句中突出“几树”,而不写“数枝”或“一枝”,并非要在“早”字上做文章,而是渲染一种气氛,令人想起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二句,而与姜夔的咏梅名句“千树压、西湖寒碧”区别了开来。
       尾二句写斋定生活。心如止水的诗僧垂垂入定,相伴着他的是朗朗疏钟。清潭中倒映着佛宫的清影,那清亮的钟声仿佛诗人的冰心,与白云、宝塔、寒梅、白雪、虚庵、澄潭,融为一体,予人以清澄虚远的妙境。句中巧用三潭印月和南屏晚钟,创造了一个十分清远的境界。钟声悠扬、渺远,落在清澈、深沉的潭中,是漾出佛国的回声,还是纳于渊默的境内。潭是空潭,钟是疏钟,潭中而印钟影,虚静中无疑深有法理,与那位斋罢渐入禅定的主人公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真是景与情遭,妙语天成。一个“落”字,写得亦真亦幻,亦虚亦实,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呈现出一种诗意的逻辑和哲理,确是精思后的心智之果。曼殊善画,这首诗在深厚的内蕴中所体现的诗情画意,正可见出其才华之一斑。

苏曼殊简介

清代·苏曼殊的简介

苏曼殊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小名三郎,更名玄瑛,号曼殊,另号燕子山僧、南国行人等。广东珠海市沥溪...〔► 苏曼殊的诗(6篇) ► 苏曼殊的名句

猜你喜欢

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

清代苏曼殊

白云深处拥雷锋,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深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钟。

留题疏山白云禅院因呈长老秀公

宋代刘弇

白云去不还,空留白云额。
至今飞山顔,片片尽秋色。
萧萧事盘纡,刳石转欹仄。
觚稜骞古殿,粉墨昏绝壁。
有客倦归艎,潇洒寄一适。
松萝青鸟咔,江影卷余白。
始时开山人,真意非无得。
百年惊一吷,节物变今昔。
谁是云无心,翛然彼禅伯。

题法云禅院僧

唐代王建

不剃头多日,禅来白发长。合村迎住寺,同学乞修房。
觉少持经力,忧无养病粮。上山犹得在,自解衲衣裳。

龙兴白云禅师挽词·其一

元代释妙声

振锡朝天去,归来独掩扉。

翰林曾颂橘,刺史亦留衣。

行道空陈迹,遗言可表微。

重来法云地,犹想雨华飞。

龙兴白云禅师挽词·其二

元代释妙声

虫网翻经室,苔侵影塔扉。

坐空尘点劫,拂断六铢衣。

蜀道关山迥,支公绪业微。

祇应湖上月,长见白云飞。

白云潭禅院(在宁国白云山)

唐代许浑

一片白云千丈峯,殿略楼阁架虚空。
山僧不语捲帘坐,遥看世间如梦中。
(嘉靖《宁国府志》卷四、卷五两见)。

送晓上人归西湖白阁所居

宋代释德洪

我忆钱塘雪鬓新,三年东望肺生尘。
那知南浦清湘岸,忽见西湖白阁人。
熟视音姿疑梦寐,便惊风物有精神。
倐然又入千峰去,惆怅孤云野鹤身。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白云峰

宋代郭祥正

湖上峰争碧,此峰多白云。
雪霜难辨色,鸥鹭亦迷羣。

送云禅德

宋代释重显

古之送人,言作怀宝。
我惭老病,困乏辞藻。
熊岭迢迢兮曾立夜雪,谢池依依兮笑生春草。
头角麟龙安可论,清风步步应相讨。

江城子·东原幕府诸公,送予西湖,行及阳谷,作此为寄

金朝元好问

 江山诗笔仲宣楼,弊貂裘,尽风流。独恨烟花,三月出东州。爱煞津亭亭□□,无一语,只相留。
 来鸿去雁两悠悠,别离愁,几时休。得似孤城,春水一沙鸥。寄谢西湖追送客,分手地,莫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