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

[宋代]: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
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膀。
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只弯腰低头忙作无人作答。
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您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儿们。

注释:
①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胛:肩胛,胳膊上边靠脖子的部分。
②渠:他,代词。朝餐:早饭;吃早饭。半霎:极短的时间。
③莳:移植。匝:遍;满。

《插秧歌》赏析

  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

  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五、六两句“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前句是个无主兼语句,“唤”的主语没有写出,按诗意应是位老妪或老翁。后句是个无主连动句,按诗意,主语应是“大儿”,还极可能包括完成了本职活茬的田夫、田妇和小儿。一家人干活绝无唱过一口便袖手看戏的道理。老人来叫他们吃早饭,(抢插何其早,自在其中),让他们歇那么小小一会儿,却无人动作,无人答话,似乎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不如此,便写不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结句“秧根未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似乎是田夫对送饭老人的回答:“您瞧这稻苗还不栽稳,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您得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

杨万里简介

宋代·杨万里的简介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 杨万里的诗(6909篇) ► 杨万里的名句

猜你喜欢

插秧歌

宋代刘学箕

农夫楫楫清波阔,秧稻茸茸森石发。
父儿呼唤手拔齐,千把万把根连泥。
四更乘月躇陇陌,晓烟渐散东方白。
归来吃得饭一盂,担到田头汗似珠。
蹲身擘业种入士,不间朝昏与亭午。
肌肤剥裂肉起皮,烈日才阴又风雨。
秋收幸值岁稍丰,谷贱无钱私债重。
连忙变转了官赋,霜雪冰鋨愁穷冬。
吁嗟四民天地间,服田力穑良独艰。
寄言安坐西方辈,汝饱不惭吾厚颜。

插秧歌

宋代郑樵

漠漠兮水田,裊裊兮轻烟。
布谷啼兮人比肩,纵横兮陌阡。

插秧歌

宋代周紫芝

田中水满风凄凄,青秧没垅村路迷。
家家趁水秧稻畦,共唱俚歌声调齐。
树头幽鸟声剥啄,半雨半晴云漠漠。
五白草斑谁敢闲,农夫饷田翁自作。
去年两经羣盗来,妇儿垂泣翁更哀。
蚕藂烧尽不成茧,陵陂宿麦无根荄。
今年插秧忧夏旱,旱得雨时兵复乱。
官军捕贼何时平,处处村村闻鼓声。

插秧歌

宋代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夏四月渴雨恐害布种代乡邻作插秧歌

宋代陆游

浸种二月初,插秧四月中。
小舟载秧把,往来疾于鸿。
吴盐雪花白,村酒粥面浓。
长歌相赠答,宛转含豳风。
日暮飞桨归,小市鼓鼕鼕。
起居问尊老,勤俭教儿童。
何人采此謡,为我告相公。
不必赐民租,但愿常年丰。

插秧

宋代范成大

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坏声!

观插秧

宋代姜特立

插秧如插针,琐细亦良苦。
分徒一夫积,终亩众力举。
曾不旬日间,绿遍天涯土。
周家重开国,幸勿轻农圃。

观插秧

宋代葛立方

秧把束西畦,东畦翠罽齐。
甘心鹤俯啄,不用马行泥。
井井塍千曲,泱泱水半犁。
黄云它日事,欢喜舞龉齯。

闻田家插秧已毕

唐代王炎

闻道田家日夜愁,黄云白雪不全收。
稻畦插遍青如染,满望今年倍有秋。

耕图二十一首 插秧

宋代楼璹

晨雨麦秋润,午风槐夏凉。
谿南与谿北,啸歌插新秧。
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
我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