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资政山中帖赞
[宋代]:岳珂
沮徒民于中原,广好生于帝尧。
亦既三已,归而渔樵。
而书尺这间,造次不忘乎本朝。
此所以为中兴之大僚也。
沮徒民于中原,廣好生于帝堯。
亦既三已,歸而漁樵。
而書尺這間,造次不忘乎本朝。
此所以為中興之大僚也。
宋代·岳珂的简介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
► 岳珂的诗(1166篇) ► 岳珂的名句〕
宋代: 岳珂
沮徒民于中原,广好生于帝尧。
亦既三已,归而渔樵。
而书尺这间,造次不忘乎本朝。
此所以为中兴之大僚也。
沮徒民于中原,廣好生于帝堯。
亦既三已,歸而漁樵。
而書尺這間,造次不忘乎本朝。
此所以為中興之大僚也。
宋代: 岳珂
沮徒民于中原,广好生于帝尧。
亦既三已,归而渔樵。
而书尺之间,造次不忘乎本朝。
此所以为中兴之大僚也。
沮徒民于中原,廣好生于帝堯。
亦既三已,歸而漁樵。
而書尺之間,造次不忘乎本朝。
此所以為中興之大僚也。
宋代: 岳珂
公两登西掖,前后抗论数十疏,
可谓刚且劲。而扈卫江右,
遭时不竞。斯亦可以言命矣。
夫遗学所传,虽未足以尽乎平生,
而亦足惟见其行已简敬也。
公兩登西掖,前後抗論數十疏,
可謂剛且勁。而扈衛江右,
遭時不競。斯亦可以言命矣。
夫遺學所傳,雖未足以盡乎平生,
而亦足惟見其行已簡敬也。
宋代: 岳珂
元佑多世臣。公之德,
由忠文。岷有阜,
江有源。传是帖,
存名门。
元佑多世臣。公之德,
由忠文。岷有阜,
江有源。傳是帖,
存名門。
唐代: 黄台
千寻练带新安水,万仞花屏问政山。
自少云霞居物外,不多尘土到人间。
壶悬仙岛吞舟(一作「丹」)罢,椀浸星宫沉(一作「咒」)水闲。
宝箓箧(一作「匣」)垂金绦(一作「缕」)带,绛囊绛鎻玉连环。
静张棋势(一作「局」)铺还打,默考仙经补又删。
床并葛鞋寒兔伏,窗横柽几老龙跧。
溪童乞火朝敲竹,山鬼听琴夜撼闩。
草暗碧潭思句曲,松昏紫气度[函](深)(据《苕》改)关。
龟成[钱](浅)(据《苕》改),甲毛犹绿,鹤化幽(一作「黳」)翎顶更殷(一作「丹」)。
阮洞神仙分药去,蔡家兄弟寄书还。
黄精苗倒眠青鹿,红杏枝低挂白鷴。
容易煑茶(一作「银」)供客用,辛勤栽果与猿攀。
常寻灵穴通三岛(一作「楚」),拟过流沙化百蛮。
新隐渐开(一作「闻」)侵月窟,旧林(一作「邻」)犹悦(一作「说」)枕沙湾。
手疏俗礼慵非傲,肘护(一作「后」)灵方臂(一作「秘」)不悭。
海上使频青鸟黠,箧中藏久白驴顽。
笻枝健杖(一作「拄」)菖蒲节,笋栉高簪玳瑁斑。
花气薰心香馥馥,涧声聆耳泠(一作「响」)潺潺。
高坟自掩浮生骨,短晷难穷(一作「凋」)不死颜。
早晚重逢萧坞客,愿随芝盖出尘寰。
(见《增修诗话总龟》卷十五。
注一作者为《苕溪渔隐丛诗后集》卷三十八之异文)(按:《苕溪渔隐丛话》录本诗各句次第,与《诗话总龟》有较大不同。
兹录其各联韵脚以存其次第:「山」、「间」、「闲」、「关」、「丹」、「还」、「斑」、「湾」、「鷴」、「顽」、「悭」、「环」、「蛮」、「攀」、「删」、「跧」、「闩」、「潺」、「颜」、「寰」。
又按:《增修诗话总龟》云:「歙州问政山聂道士所居,尝有人陟险攀萝至绝壁,于岩下嵌空处见题诗一首,虽苔藓昏蚀,而文尚可辨,题云黄台词,不知台何人也。
〖下录诗,略。
〗台,国初时任屯田员外郎。
世有全篇。
」《苕溪渔隐丛话》亦以台为「国初」人。
二本差异甚大,当一录自石刻,一即「世有全篇」之什。
厉鹗《宋诗纪事》卷二收入本诗。
然详绎本诗及有关记载,此诗应为唐末任钟传从事之黄台所作为是。
主要证据有:一、宋初之黄台,除《总龟》所云外,无他事迹可考。
二、问政山在歙州城外十许里,其地唐末适为钟传所奄有。
黄台为传从事,具备作诗刻石之条件。
三、宋初避太祖讳,「殷」字亦讳,如殷全义即更名汤悦,而石刻诗中尚有「殷」字,世传之本始易为「丹」字,知非)(宋初人作。
四、胡仔、厉鹗均谓此诗系咏问政先生聂师道之作。
师道事详《苕溪渔隐丛话》引山谷诗、《方舆胜览》、《十国春秋》,为唐末至杨吴初年人,与黄台适同时。
而问政山名或谓始于师道。
则非。
胡仔及闵嗣麟《黄山志定本》卷六均谓山名始于德晦。
德晦为邵孙,约大和会昌间人。
)。
千尋練帶新安水,萬仞花屏問政山。
自少雲霞居物外,不多塵土到人間。
壺懸仙島吞舟(一作「丹」)罷,椀浸星宮沉(一作「咒」)水閑。
寶箓箧(一作「匣」)垂金縧(一作「縷」)帶,绛囊绛鎻玉連環。
靜張棋勢(一作「局」)鋪還打,默考仙經補又删。
床并葛鞋寒兔伏,窗橫柽幾老龍跧。
溪童乞火朝敲竹,山鬼聽琴夜撼闩。
草暗碧潭思句曲,松昏紫氣度[函](深)(據《苕》改)關。
龜成[錢](淺)(據《苕》改),甲毛猶綠,鶴化幽(一作「黳」)翎頂更殷(一作「丹」)。
阮洞神仙分藥去,蔡家兄弟寄書還。
黃精苗倒眠青鹿,紅杏枝低挂白鷴。
容易煑茶(一作「銀」)供客用,辛勤栽果與猿攀。
常尋靈穴通三島(一作「楚」),拟過流沙化百蠻。
新隐漸開(一作「聞」)侵月窟,舊林(一作「鄰」)猶悅(一作「說」)枕沙灣。
手疏俗禮慵非傲,肘護(一作「後」)靈方臂(一作「秘」)不悭。
海上使頻青鳥黠,箧中藏久白驢頑。
笻枝健杖(一作「拄」)菖蒲節,筍栉高簪玳瑁斑。
花氣薰心香馥馥,澗聲聆耳泠(一作「響」)潺潺。
高墳自掩浮生骨,短晷難窮(一作「凋」)不死顔。
早晚重逢蕭塢客,願随芝蓋出塵寰。
(見《增修詩話總龜》卷十五。
注一作者為《苕溪漁隐叢詩後集》卷三十八之異文)(按:《苕溪漁隐叢話》錄本詩各句次第,與《詩話總龜》有較大不同。
茲錄其各聯韻腳以存其次第:「山」、「間」、「閑」、「關」、「丹」、「還」、「斑」、「灣」、「鷴」、「頑」、「悭」、「環」、「蠻」、「攀」、「删」、「跧」、「闩」、「潺」、「顔」、「寰」。
又按:《增修詩話總龜》雲:「歙州問政山聶道士所居,嘗有人陟險攀蘿至絕壁,于岩下嵌空處見題詩一首,雖苔藓昏蝕,而文尚可辨,題雲黃台詞,不知台何人也。
〖下錄詩,略。
〗台,國初時任屯田員外郎。
世有全篇。
」《苕溪漁隐叢話》亦以台為「國初」人。
二本差異甚大,當一錄自石刻,一即「世有全篇」之什。
厲鹗《宋詩紀事》卷二收入本詩。
然詳繹本詩及有關記載,此詩應為唐末任鐘傳從事之黃台所作為是。
主要證據有:一、宋初之黃台,除《總龜》所雲外,無他事迹可考。
二、問政山在歙州城外十許裡,其地唐末适為鐘傳所奄有。
黃台為傳從事,具備作詩刻石之條件。
三、宋初避太祖諱,「殷」字亦諱,如殷全義即更名湯悅,而石刻詩中尚有「殷」字,世傳之本始易為「丹」字,知非)(宋初人作。
四、胡仔、厲鹗均謂此詩系詠問政先生聶師道之作。
師道事詳《苕溪漁隐叢話》引山谷詩、《方輿勝覽》、《十國春秋》,為唐末至楊吳初年人,與黃台适同時。
而問政山名或謂始于師道。
則非。
胡仔及闵嗣麟《黃山志定本》卷六均謂山名始于德晦。
德晦為邵孫,約大和會昌間人。
)。
元代: 洪焱祖
行穷白云坞,步入青松林。
飞花去人间,好鸟鸣春阴。
黄冠雅好客,瀹茗澹冲襟。
洒之幽兰芬,弄以清泉音。
怀哉媚丹灶,谅矣轻华簪。
常年聂仙子,出处知何心。
徘徊扬州鹤,怅望故山岑。
仙游不可问,古墓蓬蒿深。
行窮白雲塢,步入青松林。
飛花去人間,好鳥鳴春陰。
黃冠雅好客,瀹茗澹沖襟。
灑之幽蘭芬,弄以清泉音。
懷哉媚丹竈,諒矣輕華簪。
常年聶仙子,出處知何心。
徘徊揚州鶴,怅望故山岑。
仙遊不可問,古墓蓬蒿深。
宋代: 陈鉴之
冯轼邦君侈画熊,却来问政翠崖翁。
祇应兄念玄真子,不是堂无齐盖公。
千载棣华垂盛事,两丛慈竹亦清风。
跨鸾时过宣平老,明月箫声在半空。
馮轼邦君侈畫熊,卻來問政翠崖翁。
祇應兄念玄真子,不是堂無齊蓋公。
千載棣華垂盛事,兩叢慈竹亦清風。
跨鸾時過宣平老,明月箫聲在半空。
宋代: 方回
五十年前幼学时,登山诸父许追随。
两人兄弟身俱老,万古干坤事可知。
守墓邻翁姑与酒,传家后嗣孰能诗。
献花餽笋争欢醉,风树茫茫意自悲。
五十年前幼學時,登山諸父許追随。
兩人兄弟身俱老,萬古幹坤事可知。
守墓鄰翁姑與酒,傳家後嗣孰能詩。
獻花餽筍争歡醉,風樹茫茫意自悲。
宋代: 方回
五十年前幼学时,登山诸父许追随。
两人兄弟身俱老,万古乾坤事可知。
守墓邻翁姑与酒,传家后嗣孰能诗。
献花馈笋争欢醉,风树茫茫意自悲。
五十年前幼學時,登山諸父許追随。
兩人兄弟身俱老,萬古乾坤事可知。
守墓鄰翁姑與酒,傳家後嗣孰能詩。
獻花饋筍争歡醉,風樹茫茫意自悲。
唐代: 栖蟾
先生卧碧岑,诸祖是知音。
得道无一法,孤云同寸心。
岚光薰鹤诏,茶味敌人参。
苦向壶中去,他年许我寻。
先生卧碧岑,諸祖是知音。
得道無一法,孤雲同寸心。
岚光薰鶴诏,茶味敵人參。
苦向壺中去,他年許我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