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郑刚中的简介
郑刚中(1088年—未知),字亨仲,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
► 郑刚中的诗(792篇) ► 郑刚中的名句〕
宋代: 郑刚中
端严净妙,具慈悲相。
广大智慧,具慈悲心。
菩萨之心,如月在水。
水性无边,照亦不已。
我同众生,恭仰相貌。
誓同一切,行菩萨道。
端嚴淨妙,具慈悲相。
廣大智慧,具慈悲心。
菩薩之心,如月在水。
水性無邊,照亦不已。
我同衆生,恭仰相貌。
誓同一切,行菩薩道。
宋代: 郑刚中
端严凈妙,具慈悲相。
广大智慧,具慈悲心。
菩萨之心,如月在水。
水性无边,照亦不已。
我同衆生,恭仰相貌。
誓同一切,行菩萨道。
端嚴凈妙,具慈悲相。
廣大智慧,具慈悲心。
菩薩之心,如月在水。
水性無邊,照亦不已。
我同衆生,恭仰相貌。
誓同一切,行菩薩道。
宋代: 释德洪
声音语言形体绝,何以称为光世音。
声音语言生灭法,何以又称寂静音。
凡有声音语言法,是耳所触非眼境。
而此菩萨名观音,是以眼观声音相。
声音若能到眼处,则耳能见诸色法。
若耳实不可以见,则眼观声是寂灭。
见闻既不能分隔,清浄宝觉自圆融。
以无执故则有光,虽有千臂如两手。
以无分别故寂灭,虽有千手如一身。
既无分别亦无执,虽有千眼两目同。
故称光音寂静音,及观世音三种异。
稽首对现妙色身,徧一切处如虚空。
妙哉此像非笔画,厌足佛子欣慕心。
藕丝铢衣春雾白,覆此随好光明聚。
一切衆生热恼灭,我手方捨甘露枝。
唯佛子因心清浄,如水澄澈月清亮。
借于画工百巧技,如暗室眼以灯见。
了知此画非工有,谓灯能见其可哉。
我无此像乃能贊,如眼见物不自见。
自能说偈不蓄像,眼有见矣灯亦可。
愿持此大解脱门,施衆生作无所畏。
世世但无碍辩才,称贊观世音功德。
聲音語言形體絕,何以稱為光世音。
聲音語言生滅法,何以又稱寂靜音。
凡有聲音語言法,是耳所觸非眼境。
而此菩薩名觀音,是以眼觀聲音相。
聲音若能到眼處,則耳能見諸色法。
若耳實不可以見,則眼觀聲是寂滅。
見聞既不能分隔,清浄寶覺自圓融。
以無執故則有光,雖有千臂如兩手。
以無分别故寂滅,雖有千手如一身。
既無分别亦無執,雖有千眼兩目同。
故稱光音寂靜音,及觀世音三種異。
稽首對現妙色身,徧一切處如虛空。
妙哉此像非筆畫,厭足佛子欣慕心。
藕絲铢衣春霧白,覆此随好光明聚。
一切衆生熱惱滅,我手方捨甘露枝。
唯佛子因心清浄,如水澄澈月清亮。
借于畫工百巧技,如暗室眼以燈見。
了知此畫非工有,謂燈能見其可哉。
我無此像乃能贊,如眼見物不自見。
自能說偈不蓄像,眼有見矣燈亦可。
願持此大解脫門,施衆生作無所畏。
世世但無礙辯才,稱贊觀世音功德。
宋代: 释清远
旷大劫来不虚妄,言言故得皆真实。
应念蒙光迅电飞,寻声救苦奔风疾。
千章万句离文字,异韵殊音垂祕密。
现相宣扬遇此时,见闻颖脱欣今日。
曠大劫來不虛妄,言言故得皆真實。
應念蒙光迅電飛,尋聲救苦奔風疾。
千章萬句離文字,異韻殊音垂祕密。
現相宣揚遇此時,見聞穎脫欣今日。
宋代: 释清远
旷大劫来离衆苦,心心永断诸分别。
闻处真闻实不闻,说时虽说常无说。
法身普现凡圣等,耳根采听音声绝。
娑婆最有大因缘,一念清凉除恼热。
曠大劫來離衆苦,心心永斷諸分别。
聞處真聞實不聞,說時雖說常無說。
法身普現凡聖等,耳根采聽音聲絕。
娑婆最有大因緣,一念清涼除惱熱。
宋代: 刘攽
孤绝佗山碧海滨,天花水月静无尘。
客槎不载支机石,为见闲游得度身。
孤絕佗山碧海濱,天花水月靜無塵。
客槎不載支機石,為見閑遊得度身。
宋代: 白玉蟾
花红柳绿菩提相,燕语鶑啼般若宗。
更去补陀山上觅,云涛烟浪捲天风。
花紅柳綠菩提相,燕語鶑啼般若宗。
更去補陀山上覓,雲濤煙浪捲天風。
宋代: 白玉蟾
顶戴弥陀呈丑拙,手持杨柳惹尘埃。
纵饶入得三摩地,当甚街头破草鞋。
頂戴彌陀呈醜拙,手持楊柳惹塵埃。
縱饒入得三摩地,當甚街頭破草鞋。
宋代: 苏轼
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旃檀婆律海外芬,西山老脐柏所薰。
香螺脱黡来相群,能结缥缈风中云。
一灯如萤起微焚,何时度惊缪篆纹。
缭绕无穷合复分,绵绵浮空散氤氲,东坡持是寿卯君。
君少与我师皇坟,旁资老聃释迦文。
共厄中年点蝇蚊,晚遇斯须何足云。
君方论道承华勋,我亦旗鼓严中军。
国恩当报敢不勤,但愿不为世所醺。
尔来白发不可耘,问君何时返乡枌,收拾散亡理放纷。
此心实与香俱焄。
闻思大士应已闻。
及新合印香銀篆盤為壽旃檀婆律海外芬,西山老臍柏所薰。
香螺脫黡來相群,能結缥缈風中雲。
一燈如螢起微焚,何時度驚缪篆紋。
缭繞無窮合複分,綿綿浮空散氤氲,東坡持是壽卯君。
君少與我師皇墳,旁資老聃釋迦文。
共厄中年點蠅蚊,晚遇斯須何足雲。
君方論道承華勳,我亦旗鼓嚴中軍。
國恩當報敢不勤,但願不為世所醺。
爾來白發不可耘,問君何時返鄉枌,收拾散亡理放紛。
此心實與香俱焄。
聞思大士應已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