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曲赋附歌
[唐代]:陈嘏
圣功成兮至乐脩,大道叶兮皇风流。
(《文苑英华》卷七四)。
聖功成兮至樂脩,大道葉兮皇風流。
(《文苑英華》卷七四)。
唐代·陈嘏的简介
嘏,字君锡,莆田人。开成三年进士。累官刑部郎中。诗一首。(《全唐诗》无陈嘏诗,传据《全唐文》卷七六○、《登科记考》卷二一)...〔
► 陈嘏的诗(1篇) ► 陈嘏的名句〕
唐代: 陈嘏
圣功成兮至乐脩,大道叶兮皇风流。
(《文苑英华》卷七四)。
聖功成兮至樂脩,大道葉兮皇風流。
(《文苑英華》卷七四)。
唐代: 李肱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
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曳。
醼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
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開元太平時,萬國賀豐歲。
梨園獻舊曲,玉座流新制。
鳳管遞參差,霞衣競搖曳。
醼罷水殿空,辇餘春草細。
蓬壺事已久,仙樂功無替。
讵肯聽遺音,聖明知善繼。
唐代: 徐铉
清商一曲远人行,桃叶津头月正明。
此是开元太平曲,莫教偏作别离声。
清商一曲遠人行,桃葉津頭月正明。
此是開元太平曲,莫教偏作别離聲。
唐代: 徐铉
清商一曲远人行,桃叶津头月正明。
此是开元太平风,莫教偏作别离声。
清商一曲遠人行,桃葉津頭月正明。
此是開元太平風,莫教偏作别離聲。
唐代: 徐铉
清商一曲远人行,桃叶津头月正明。
此是开元太平曲,莫教偏作别离声。
清商一曲遠人行,桃葉津頭月正明。
此是開元太平曲,莫教偏作别離聲。
唐代: 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纍纍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遰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臺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飘然转旋迴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烟蛾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徧,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领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祗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
荅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牋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髣髴覩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魂梦唿召来,似着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
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
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擡举。
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内宴宴昭陽。
千歌百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舞時寒食春風天,玉鈎欄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顔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搖冠,钿璎纍纍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羅绮,顧聽樂懸行複止。
磬箫筝笛遰相攙,擊擫彈吹聲逦迤。
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遊龍驚。
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
煙蛾歛略不勝态,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别飛瓊。
繁音急節十二徧,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谛聽殊未足。
一落人間八九年,耳冷不曾聞此曲。
湓城但聽山魈語,巴峽唯聞杜鵑哭。
移領錢唐第二年,始有心情問絲竹。
玲珑箜篌謝好筝,陳寵觱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纖纖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虛白亭前湖水畔,前後祗應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卻來,聞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蘇州,朝鐘暮角催白頭。
貪看案牍常侵夜,不聽笙歌直到秋。
秋來無事多閑悶,忽憶霓裳無處問。
聞君部内多樂徒,問有霓裳舞者無。
荅雲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長歌與我來,題作霓裳羽衣譜。
四幅花牋碧間紅,霓裳實錄在其中。
千姿萬狀分明見,恰與[昭]陽舞者同。
眼前髣髴覩形質,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從魂夢唿召來,似着丹青圖寫出。
我愛霓裳君合知,發于歌詠形于詩。
君不見我歌雲,驚破霓裳羽衣曲。
又不見我詩雲,曲愛霓裳未拍時。
由來能事皆有主,楊氏創聲君造譜。
君言此舞難得人,須是傾城可憐女。
吳妖小玉飛作煙,越豔西施化為土。
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苎蘿空處所。
如君所言誠有是,君試從容聽我語。
若求國色始翻傳,但恐人間廢此舞。
妍媸優劣甯相遠,大都隻在人擡舉。
李娟張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唐代: 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
就中最爱霓裳舞。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
钿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散序六奏未动衣,
阳台宿云慵不飞。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
斜曳裾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繁音急节十二遍,
跳珠撼玉何铿铮。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一落人间八九年,
耳冷不曾闻此曲。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领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玲珑箜篌谢好筝,
陈宠觱栗沈平笙。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祗应三度按。便除庶子抛却来,
闻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秋来无事多闲闷,
忽忆霓裳无处问。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
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唯寄长歌与我来,
题作霓裳羽衣谱。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眼前仿佛睹形质,
昔日今朝想如一。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君不见我歌云,
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君言此舞难得人,
须是倾城可怜女。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如君所言诚有是,
君试从容听我语。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李娟张态君莫嫌,
亦拟随宜且教取。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内宴宴昭陽。千歌百舞不可數,
就中最愛霓裳舞。舞時寒食春風天,玉鈎欄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顔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搖冠,
钿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羅绮,顧聽樂懸行複止。
磬箫筝笛遞相攙,擊擫彈吹聲逦迤。散序六奏未動衣,
陽台宿雲慵不飛。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遊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
斜曳裾時雲欲生。煙蛾斂略不勝态,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别飛瓊。繁音急節十二遍,
跳珠撼玉何铿铮。翔鸾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谛聽殊未足。一落人間八九年,
耳冷不曾聞此曲。湓城但聽山魈語,巴峽唯聞杜鵑哭。
移領錢唐第二年,始有心情問絲竹。玲珑箜篌謝好筝,
陳寵觱栗沈平笙。清弦脆管纖纖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虛白亭前湖水畔,前後祗應三度按。便除庶子抛卻來,
聞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蘇州,朝鐘暮角催白頭。
貪看案牍常侵夜,不聽笙歌直到秋。秋來無事多閑悶,
忽憶霓裳無處問。聞君部内多樂徒,問有霓裳舞者無。
答雲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唯寄長歌與我來,
題作霓裳羽衣譜。四幅花箋碧間紅,霓裳實錄在其中。
千姿萬狀分明見,恰與昭陽舞者同。眼前仿佛睹形質,
昔日今朝想如一。疑從魂夢呼召來,似著丹青圖寫出。
我愛霓裳君合知,發于歌詠形于詩。君不見我歌雲,
驚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見我詩雲,曲愛霓裳未拍時。
由來能事皆有主,楊氏創聲君造譜。君言此舞難得人,
須是傾城可憐女。吳妖小玉飛作煙,越豔西施化為土。
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苎蘿空處所。如君所言誠有是,
君試從容聽我語。若求國色始翻傳,但恐人間廢此舞。
妍媸優劣甯相遠,大都隻在人擡舉。李娟張态君莫嫌,
亦拟随宜且教取。
清代: 王拯
云外关河,漫提起、旧日霓裳宫阙。
偏是辽海琴心,山空鸟飞灭。
回拨处、江芦浦荻,又听到、别船娇咽。
蓦地烟尘,连天鼓角,风雨推激。
问何事、枯木寒丝,恨犹作、沙场响金铁。
多少古今悲慨,付寻常风月。
閒罢手、池亭自碧,笑长康、独坐痴绝。
唤醒竹里幽眠,病来摩诘。
雲外關河,漫提起、舊日霓裳宮阙。
偏是遼海琴心,山空鳥飛滅。
回撥處、江蘆浦荻,又聽到、别船嬌咽。
蓦地煙塵,連天鼓角,風雨推激。
問何事、枯木寒絲,恨猶作、沙場響金鐵。
多少古今悲慨,付尋常風月。
閒罷手、池亭自碧,笑長康、獨坐癡絕。
喚醒竹裡幽眠,病來摩诘。
唐代: 胡运
佩玉蕊兮德音发,中规矩兮声不歇。
驰畋猎兮思敬慎,寿考不亡兮长岁月。
端法服兮临魏阙,羣后觐兮万方谒。
(见《文苑英华》卷一一一)。
佩玉蕊兮德音發,中規矩兮聲不歇。
馳畋獵兮思敬慎,壽考不亡兮長歲月。
端法服兮臨魏阙,羣後觐兮萬方谒。
(見《文苑英華》卷一一一)。
唐代: 李邕
披云覩日兮日则明,就日瞻云兮心若惊。
日尔一日兮何道,时哉几时兮此生。
(见《文苑英华》卷二)。
披雲覩日兮日則明,就日瞻雲兮心若驚。
日爾一日兮何道,時哉幾時兮此生。
(見《文苑英華》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