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美堂
[宋代]:李新
妙龄通籍金闺里,三媺垂辉分鼎趾。
君恩至重论报难,烱烱臣心罄归美。
太山深根蟠厚地,嵩华连鳌隆国址。
黄河一曲一千里,初自崑崙荐繁祉。
龙马负出卜世图,玉敷万叶春有余。
走问南箕天永久,莫计后天难老寿。
中和赓入颂声中,明堂布政知无穷。
当时五章寄天保,而今三祝增华封。
妙齡通籍金閨裡,三媺垂輝分鼎趾。
君恩至重論報難,烱烱臣心罄歸美。
太山深根蟠厚地,嵩華連鳌隆國址。
黃河一曲一千裡,初自崑崙薦繁祉。
龍馬負出蔔世圖,玉敷萬葉春有餘。
走問南箕天永久,莫計後天難老壽。
中和赓入頌聲中,明堂布政知無窮。
當時五章寄天保,而今三祝增華封。
宋代·李新的简介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
► 李新的诗(532篇) ► 李新的名句〕
宋代: 李新
妙龄通籍金闺里,三媺垂辉分鼎趾。
君恩至重论报难,烱烱臣心罄归美。
太山深根蟠厚地,嵩华连鳌隆国址。
黄河一曲一千里,初自崑崙荐繁祉。
龙马负出卜世图,玉敷万叶春有余。
走问南箕天永久,莫计后天难老寿。
中和赓入颂声中,明堂布政知无穷。
当时五章寄天保,而今三祝增华封。
妙齡通籍金閨裡,三媺垂輝分鼎趾。
君恩至重論報難,烱烱臣心罄歸美。
太山深根蟠厚地,嵩華連鳌隆國址。
黃河一曲一千裡,初自崑崙薦繁祉。
龍馬負出蔔世圖,玉敷萬葉春有餘。
走問南箕天永久,莫計後天難老壽。
中和赓入頌聲中,明堂布政知無窮。
當時五章寄天保,而今三祝增華封。
宋代: 杨万里
义山禾水在处在,明月清风无地无。
光禄子孙宁底巧,不应造物独私渠。
君不见谢家名子取四字,段家作堂兼四美。
主人自有笔如掾,何用殷懃问杨子。
義山禾水在處在,明月清風無地無。
光祿子孫甯底巧,不應造物獨私渠。
君不見謝家名子取四字,段家作堂兼四美。
主人自有筆如掾,何用殷懃問楊子。
宋代: 楼钥
明光殿里早催班,亭午天街从驾还。
已听欢声传市井,更看喜气满湖山。
联镳远去閒寻胜,烂醉归来夜叩关。
但愿两宫千万寿,退公时得过云间。
明光殿裡早催班,亭午天街從駕還。
已聽歡聲傳市井,更看喜氣滿湖山。
聯镳遠去閒尋勝,爛醉歸來夜叩關。
但願兩宮千萬壽,退公時得過雲間。
宋代: 方泽
丹雘鲜鲜郡郭西,檐牙高啄翠云齐。
地形旧压重城峻,天势初围叠嶂低。
晚市浮烟生万瓦,晓窗寒日度双溪。
庭前更有青松路,岂似桃源使客迷。
丹雘鮮鮮郡郭西,檐牙高啄翠雲齊。
地形舊壓重城峻,天勢初圍疊嶂低。
晚市浮煙生萬瓦,曉窗寒日度雙溪。
庭前更有青松路,豈似桃源使客迷。
宋代: 贾收
自刊宸画入云端,神物应须护翠峦。
吴越不藏千里色,斗牛常占一天寒。
四檐望尽回头嬾,万象搜来下笔难。
谁信静中疏拙意,略无踪迹到波澜。
自刊宸畫入雲端,神物應須護翠巒。
吳越不藏千裡色,鬥牛常占一天寒。
四檐望盡回頭嬾,萬象搜來下筆難。
誰信靜中疏拙意,略無蹤迹到波瀾。
宋代: 谢薖
龟趺双跱日星悬,读罢凴阑心浩然。
缭绕峰峦浮野色,参差楼阁起晴烟。
湖光凈照山间寺,江浪遥连海外天。
安得翰林风月手,一时摩写入诗篇。
龜趺雙跱日星懸,讀罷凴闌心浩然。
缭繞峰巒浮野色,參差樓閣起晴煙。
湖光凈照山間寺,江浪遙連海外天。
安得翰林風月手,一時摩寫入詩篇。
宋代: 梅尧臣
李白爱山如洛阳,三杯为歌愁日长。
废基台殿不可识,玉燕旧栖王谢堂。
公来碧瓦起栋宇,罗列图画牙作床。
池头古月城下江,照见万里冰雪光。
江流不尽月不死,寒浪素影东西翔。
愿公乐此殊未央,慎勿区区思故乡。
李白愛山如洛陽,三杯為歌愁日長。
廢基台殿不可識,玉燕舊栖王謝堂。
公來碧瓦起棟宇,羅列圖畫牙作床。
池頭古月城下江,照見萬裡冰雪光。
江流不盡月不死,寒浪素影東西翔。
願公樂此殊未央,慎勿區區思故鄉。
宋代: 刘季孙
云间猎猎立旌旗,公在胥山把酒时。
笑语几番留湛辈,风流千载与吴儿。
湖山日落丹青焕,楼阁风收雨露滋。
谁使管萧江上住,胸中事业九门知。
雲間獵獵立旌旗,公在胥山把酒時。
笑語幾番留湛輩,風流千載與吳兒。
湖山日落丹青煥,樓閣風收雨露滋。
誰使管蕭江上住,胸中事業九門知。
宋代: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喚起谪仙泉灑面,倒傾鲛室瀉瓊瑰。
宋代: 王庭珪
风月江山何处无,良辰乐事古难俱。
其间景物从来美,此美天然画不如。
莫唱黄鸡催晓曲,且听青鸟劝提壶。
暮云收尽朱帘捲,四者横陈献坐隅。
風月江山何處無,良辰樂事古難俱。
其間景物從來美,此美天然畫不如。
莫唱黃雞催曉曲,且聽青鳥勸提壺。
暮雲收盡朱簾捲,四者橫陳獻坐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