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朱阁
[唐代]:白居易
两朱阁,南北相对起。借问何人家,贞元双帝子。
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飖飞上天。第宅亭台不将去,化为佛寺在人间。妆阁伎楼何寂静,柳似舞腰池似镜。
花落黄昏悄悄时,不闻歌吹闻钟磬。寺门敕榜金字书,尼院佛庭宽有馀。青苔明月多闲地,比屋疲人无处居。
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平人几家地。仙去双双作梵宫,渐恐人间尽为寺。
兩朱閣,南北相對起。借問何人家,貞元雙帝子。
帝子吹箫雙得仙,五雲飄飖飛上天。第宅亭台不将去,化為佛寺在人間。妝閣伎樓何寂靜,柳似舞腰池似鏡。
花落黃昏悄悄時,不聞歌吹聞鐘磬。寺門敕榜金字書,尼院佛庭寬有馀。青苔明月多閑地,比屋疲人無處居。
憶昨平陽宅初置,吞并平人幾家地。仙去雙雙作梵宮,漸恐人間盡為寺。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河南郑州新郑人,葬于洛阳。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 白居易的诗(3737篇) ► 白居易的名句〕
唐代: 白居易
两朱阁,南北相对起。借问何人家,贞元双帝子。
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飖飞上天。第宅亭台不将去,化为佛寺在人间。妆阁伎楼何寂静,柳似舞腰池似镜。
花落黄昏悄悄时,不闻歌吹闻钟磬。寺门敕榜金字书,尼院佛庭宽有馀。青苔明月多闲地,比屋疲人无处居。
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平人几家地。仙去双双作梵宫,渐恐人间尽为寺。
兩朱閣,南北相對起。借問何人家,貞元雙帝子。
帝子吹箫雙得仙,五雲飄飖飛上天。第宅亭台不将去,化為佛寺在人間。妝閣伎樓何寂靜,柳似舞腰池似鏡。
花落黃昏悄悄時,不聞歌吹聞鐘磬。寺門敕榜金字書,尼院佛庭寬有馀。青苔明月多閑地,比屋疲人無處居。
憶昨平陽宅初置,吞并平人幾家地。仙去雙雙作梵宮,漸恐人間盡為寺。
唐代: 白居易
两朱阁,南北相对起。
借问何人家,贞元双帝子。
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飖飞上天。
第宅亭臺不将去,化为佛寺在人间。
妆閤伎楼何寂静,柳似舞腰池似镜。
花落黄昏悄悄时,不闻歌吹闻钟磬。
寺门敕榜金字书,尼院佛庭宽有余。
青苔明月多闲地,比屋疲人无处居。
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幷平人几家地。
仙去双双作梵宫,渐恐人间尽为寺。
兩朱閣,南北相對起。
借問何人家,貞元雙帝子。
帝子吹箫雙得仙,五雲飄飖飛上天。
第宅亭臺不将去,化為佛寺在人間。
妝閤伎樓何寂靜,柳似舞腰池似鏡。
花落黃昏悄悄時,不聞歌吹聞鐘磬。
寺門敕榜金字書,尼院佛庭寬有餘。
青苔明月多閑地,比屋疲人無處居。
憶昨平陽宅初置,吞幷平人幾家地。
仙去雙雙作梵宮,漸恐人間盡為寺。
宋代: 吕渭老
远色连朱阁,寒鸦噪夕阳。小炉温手酌鹅黄。掩乱一枝清影、在寒窗。念远歌声小,嗔归泪眼长。纤腰今属冶游郎。朝暮楚宫云雨、恨茫茫。
遠色連朱閣,寒鴉噪夕陽。小爐溫手酌鵝黃。掩亂一枝清影、在寒窗。念遠歌聲小,嗔歸淚眼長。纖腰今屬冶遊郎。朝暮楚宮雲雨、恨茫茫。
宋代: 黄机
粉墙朱阁映垂杨。
晴绿小池塘。
东风暖,单衣初试,昼日偏长。
两鬓飞云影,钿合未梳妆。
阑干侧畔,闲抛荔子,惊散鸳鸯。
粉牆朱閣映垂楊。
晴綠小池塘。
東風暖,單衣初試,晝日偏長。
兩鬓飛雲影,钿合未梳妝。
闌幹側畔,閑抛荔子,驚散鴛鴦。
宋代: 黄机
粉墙朱阁映垂杨。晴绿小池塘。
东风扬暖,单衣初试,昼日偏长。
逢松两鬓飞云影,钿合未梳妆。
阑干侧畔,闲抛荔子,惊散鸳鸯。
粉牆朱閣映垂楊。晴綠小池塘。
東風揚暖,單衣初試,晝日偏長。
逢松兩鬓飛雲影,钿合未梳妝。
闌幹側畔,閑抛荔子,驚散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