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方回的诗 >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

[宋代]:方回

歙州民与睦州民,比似吴儿大较贫。
为问山中有何好,山中剩有读书人。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赏析

青溪,位于安徽宣城县南,是江南名胜。歙州,是方回的家乡,与青溪相邻。此诗正是诗人乘舟还乡途经青溪时所作。

“蕨拳欲动苕抽芽”,首句描写初春百草萌发的美景。“蕨”,菜名,嫩叶可食,初生时形状像小儿拳,故又名蕨拳。李白有“初拳几只蕨”(《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黄庭坚有“蕨芽已作小儿拳”(《观化十五首》之十一)之句,皆为方回所本。此句之妙在“欲动”二字,“蕨拳”本身就是一种拟人的写法,而“欲动”则借以进一步拟人化,将蕨芽欲发未发,含苞待放的形状描绘出来,使蕨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进行了颜色上的对比。蕨芽和苕芽的茎都是紫色。这种嫩紫色的春草投映在碧绿的溪水中,给人一种清新而鲜艳的美感。

“节近清明路近家”,承接前句之春景,点明还乡的季节。“清明”,是一个令人怀归的节日,多少游子在此时都要唱出忧伤的思乡曲。而诗人此时正好踏上了归途,在美丽的清溪道中悠然行舟。“路近家”三字,透露了诗人摆脱羁旅之苦,即将回到家园时的欣慰和轻松之情,转启三、四句之意。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这两句用倒装的句法,意思是说,因为沿途桃花夹岸,风景优美,所以才荡舟缓行,细细观赏。“缓行”二字,不仅体现了诗人沉醉于青溪美景的闲逸之态,而且还蕴含了诗人在“路近家”时坦然舒畅的情怀。末句之“夹岸桃花”,并不是单纯写景,诗中暗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之典。武陵渔人沿着桃花夹岸的溪水,发现了世外仙境桃花源。此时的诗人在青溪美景中,伴着夹岸的桃花悠然荡舟,那桃花的尽头不就是他那仙境般的家乡吗?“桃花”一景,饱含着诗人对故乡的赞美和向往,富有炽烈的亲切感。

方回简介

宋代·方回的简介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 方回的诗(5526篇) ► 方回的名句

猜你喜欢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

宋代方回

歙州民与睦州民,比似吴儿大较贫。
为问山中有何好,山中剩有读书人。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

宋代方回

花间预想到家时,笋蕨堆盘荐酒卮。
点检儿童参小学,招呼朋友说新诗。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

宋代方回

青溪元是歙东乡,吾祖于时肯宝黄。
避地江南结庐处,同时邻舍有严光。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

宋代方回

晚风微劲喜新晴,夜半船窗漏月明。
卧看孤篷摇水影,悠然枕上一诗成。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

宋代方回

乘时盗贼起风尘,战血苔痕几度春。
古庙仅能存大树,荒山犹自少行人。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

宋代方回

刺桐花发草如蓝,欲卸绵袍剪紵衫。
一夜春霜忽如雪,江南天气不家蚕。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

宋代方回

夜寒如觉有猿吟,积翠重苍万壑深。
下水轻舟弦脱箭,盘山细路线穿针。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

宋代方回

水杨梢上欲绵飞,犹觉春寒未解围。
为怕江风吹客梦,船篷缺处塞蓑衣。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

宋代方回

立岸儿童看客过,人烟近处放牛多。
万株漫自栽桑柘,一缕何曾织绮罗。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

宋代方回

野桃篱落鹊双鸣,春晓微寒放嫩嫩晴。
汛扫松楸家已近,犹余七日是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