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曾玉堂训子十诗
[宋代]:李曾伯
玉堂义方训十字,衍而六百十六言。
一门翁季自师友,尽出学问之根源。
彼援遗书诫敦严,暨昶以义名沉浑。
争如此作旨哉味,足使闻者推而尊。
虽然责善友之义,仕教之忠古皆尔。
读其诗可知其人,非是父不生是子。
书绅我亦且服膺,过庭夫岂弗由礼。
触屏教谄势利徒,得不为之望风愧。
玉堂義方訓十字,衍而六百十六言。
一門翁季自師友,盡出學問之根源。
彼援遺書誡敦嚴,暨昶以義名沉渾。
争如此作旨哉味,足使聞者推而尊。
雖然責善友之義,仕教之忠古皆爾。
讀其詩可知其人,非是父不生是子。
書紳我亦且服膺,過庭夫豈弗由禮。
觸屏教谄勢利徒,得不為之望風愧。
宋代·李曾伯的简介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为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
► 李曾伯的诗(619篇) ► 李曾伯的名句〕
宋代: 李曾伯
玉堂义方训十字,衍而六百十六言。
一门翁季自师友,尽出学问之根源。
彼援遗书诫敦严,暨昶以义名沉浑。
争如此作旨哉味,足使闻者推而尊。
虽然责善友之义,仕教之忠古皆尔。
读其诗可知其人,非是父不生是子。
书绅我亦且服膺,过庭夫岂弗由礼。
触屏教谄势利徒,得不为之望风愧。
玉堂義方訓十字,衍而六百十六言。
一門翁季自師友,盡出學問之根源。
彼援遺書誡敦嚴,暨昶以義名沉渾。
争如此作旨哉味,足使聞者推而尊。
雖然責善友之義,仕教之忠古皆爾。
讀其詩可知其人,非是父不生是子。
書紳我亦且服膺,過庭夫豈弗由禮。
觸屏教谄勢利徒,得不為之望風愧。
宋代: 李曾伯
谁传新语到边州,来自銮坡最紧头。
句法自成臺阁样,交盟犹为友朋谋。
忆征西府劳清梦,望上东门想贵游。
何似天风轻借助,放教归老钓鱼舟。
誰傳新語到邊州,來自銮坡最緊頭。
句法自成臺閣樣,交盟猶為友朋謀。
憶征西府勞清夢,望上東門想貴遊。
何似天風輕借助,放教歸老釣魚舟。
宋代: 李曾伯
姑射丰标惯野塘,不虞水部入佳章。
雪边未了孤山约,尽有春风一面妆。
姑射豐标慣野塘,不虞水部入佳章。
雪邊未了孤山約,盡有春風一面妝。
宋代: 李曾伯
萧萧官舍自寒芳,清梦何从至玉堂。
唱彻凉州太催逼,何如铁石广平肠。
蕭蕭官舍自寒芳,清夢何從至玉堂。
唱徹涼州太催逼,何如鐵石廣平腸。
清代: 洪秀全
迷途既返速加鞭,
振起雄心赶向前。
尽把凡情丢却去,
方能直上九重天。
迷途既返速加鞭,
振起雄心趕向前。
盡把凡情丢卻去,
方能直上九重天。
宋代: 梅尧臣
棐柏移皆活,风霜不变青。冢垣虽阒寂,田客每丁宁。
不待为书几,常流作鬼庭。东边夹路少,更致傥能令。
棐柏移皆活,風霜不變青。冢垣雖阒寂,田客每丁甯。
不待為書幾,常流作鬼庭。東邊夾路少,更緻傥能令。
宋代: 梅尧臣
棐柏移皆活,风霜不变青。
冢垣虽阒寂,田客每丁宁。
不待为书几,常流作鬼庭。
东边夹路少,更致傥能令。
棐柏移皆活,風霜不變青。
冢垣雖阒寂,田客每丁甯。
不待為書幾,常流作鬼庭。
東邊夾路少,更緻傥能令。
宋代: 袁说友
投老寻三窟,传家只一经。
唿儿亲料理,开卷熟叮咛。
我已头居白,谁堪芥拾青。
颇怀兰与玉,长忆谢家庭。
投老尋三窟,傳家隻一經。
唿兒親料理,開卷熟叮咛。
我已頭居白,誰堪芥拾青。
頗懷蘭與玉,長憶謝家庭。
宋代: 詹初
唿尔羣儿,示尔儿知。
俭则本立,学则智资。
时逐勿逐,古圣是规。
守道安贫,我所慕思。
竞势趋豪,我心实悲。
毋谓放巧,毋谓谨痴。
毋谓恶小,乃以自欺。
毋谓善小,弃而不为。
为善去恶,奋志乘时。
少壮不力,老大何追。
尔父虽昧,所言则宜。
永以为训,无为我遗。
唿爾羣兒,示爾兒知。
儉則本立,學則智資。
時逐勿逐,古聖是規。
守道安貧,我所慕思。
競勢趨豪,我心實悲。
毋謂放巧,毋謂謹癡。
毋謂惡小,乃以自欺。
毋謂善小,棄而不為。
為善去惡,奮志乘時。
少壯不力,老大何追。
爾父雖昧,所言則宜。
永以為訓,無為我遺。
宋代: 徐经孙
三日君诗当刮目,看来字字到云和。
从今喜入圣人手,孔杏坛中取瑟歌。
三日君詩當刮目,看來字字到雲和。
從今喜入聖人手,孔杏壇中取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