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取经诗
[唐代]:义净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四部丛刊》本宋法云撰《翻译名义集》卷七「续补译师」条引唐义净三藏诗。
《禅门诸祖师偈颂》卷下之下录此为「义净三藏《诫看经》」。
)(按:《全唐诗》卷七八六收此诗于无名氏卷,注云:「载《翻译名义集》,云唐义净三藏作。
」岑仲勉先生《读全唐诗札记》云:「按义净诗今收十二函一册,何不类附而别出于无名氏之下,岂编者未知义净三藏即义净欤。
然此诗祇据《翻译名义集》录,集又署名义净三藏,终不得谓曰无名氏也。
」今承斯旨而重录归义净名下。
)。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
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殚。
後賢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經容易看。
(《四部叢刊》本宋法雲撰《翻譯名義集》卷七「續補譯師」條引唐義淨三藏詩。
《禅門諸祖師偈頌》卷下之下錄此為「義淨三藏《誡看經》」。
)(按:《全唐詩》卷七八六收此詩于無名氏卷,注雲:「載《翻譯名義集》,雲唐義淨三藏作。
」岑仲勉先生《讀全唐詩劄記》雲:「按義淨詩今收十二函一冊,何不類附而别出于無名氏之下,豈編者未知義淨三藏即義淨欤。
然此詩祇據《翻譯名義集》錄,集又署名義淨三藏,終不得謂曰無名氏也。
」今承斯旨而重錄歸義淨名下。
)。
唐代·义净的简介
义净,字文明,范阳人,俗姓张氏。咸亨初,往西域,徧歷三十余国,经二十五年,求得梵本四百部,归译之。诗六首。...〔
► 义净的诗(6篇) ► 义净的名句〕
唐代: 义净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四部丛刊》本宋法云撰《翻译名义集》卷七「续补译师」条引唐义净三藏诗。
《禅门诸祖师偈颂》卷下之下录此为「义净三藏《诫看经》」。
)(按:《全唐诗》卷七八六收此诗于无名氏卷,注云:「载《翻译名义集》,云唐义净三藏作。
」岑仲勉先生《读全唐诗札记》云:「按义净诗今收十二函一册,何不类附而别出于无名氏之下,岂编者未知义净三藏即义净欤。
然此诗祇据《翻译名义集》录,集又署名义净三藏,终不得谓曰无名氏也。
」今承斯旨而重录归义净名下。
)。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
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殚。
後賢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經容易看。
(《四部叢刊》本宋法雲撰《翻譯名義集》卷七「續補譯師」條引唐義淨三藏詩。
《禅門諸祖師偈頌》卷下之下錄此為「義淨三藏《誡看經》」。
)(按:《全唐詩》卷七八六收此詩于無名氏卷,注雲:「載《翻譯名義集》,雲唐義淨三藏作。
」岑仲勉先生《讀全唐詩劄記》雲:「按義淨詩今收十二函一冊,何不類附而别出于無名氏之下,豈編者未知義淨三藏即義淨欤。
然此詩祇據《翻譯名義集》錄,集又署名義淨三藏,終不得謂曰無名氏也。
」今承斯旨而重錄歸義淨名下。
)。
宋代: 无名氏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
后者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
後者安知前者難。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殚。
後賢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經容易看。
宋代: 夏竦
黼幄思贤已再三,诏书将拆紫泥缄。
嘉言一句利天下,何必金文更彻函。
黼幄思賢已再三,诏書将拆紫泥緘。
嘉言一句利天下,何必金文更徹函。
魏晋: 傅咸
立身行道,始于事亲。
上下无怨,不恶于人。
孝无终始,不离其身。
三者备矣,以临其民。
以孝事君,不离令名。
进思尽忠,义则不争。
匡救其恶,灾害不生。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立身行道,始于事親。
上下無怨,不惡于人。
孝無終始,不離其身。
三者備矣,以臨其民。
以孝事君,不離令名。
進思盡忠,義則不争。
匡救其惡,災害不生。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宋代: 李弥逊
驮经白马几万里,不似黄龙行路难。
出得尘中一经卷,大千沙界掌中看。
馱經白馬幾萬裡,不似黃龍行路難。
出得塵中一經卷,大千沙界掌中看。
宋代: 苏辙
此心淡无着,与物常欣然。
虚闲偶有见,白云在空间。
爱之欲吐玩,恐为时俗传。
逡巡自失去,云散空长天。
永愧陶彭泽,佳句如珠圆。
此心淡無着,與物常欣然。
虛閑偶有見,白雲在空間。
愛之欲吐玩,恐為時俗傳。
逡巡自失去,雲散空長天。
永愧陶彭澤,佳句如珠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