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殿院借书
[宋代]:沈与求
骨寒宜伴列仙臞,欲喜依刘计未疏。
自昔暗中人易记,到今名下士非虚。
欲从给事论奇字,拟向中郎得异书。
愿借牙籤三万轴,为公一一辨蟫鱼。
骨寒宜伴列仙臞,欲喜依劉計未疏。
自昔暗中人易記,到今名下士非虛。
欲從給事論奇字,拟向中郎得異書。
願借牙籤三萬軸,為公一一辨蟫魚。
宋代·沈与求的简介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
► 沈与求的诗(322篇) ► 沈与求的名句〕
宋代: 沈与求
骨寒宜伴列仙臞,欲喜依刘计未疏。
自昔暗中人易记,到今名下士非虚。
欲从给事论奇字,拟向中郎得异书。
愿借牙籤三万轴,为公一一辨蟫鱼。
骨寒宜伴列仙臞,欲喜依劉計未疏。
自昔暗中人易記,到今名下士非虛。
欲從給事論奇字,拟向中郎得異書。
願借牙籤三萬軸,為公一一辨蟫魚。
宋代: 沈与求
少日从畦丁,颇悟园官理。
菘韭记春秋,蔬食聊尔耳。
十年困尘埃,幽事同脱屣。
一饱不可谋,清瘦只如此。
仰止长城翁,趣尚两奇伟。
弱冠事笔耕,挽仰行六纪。
晚以圃自娱,扶锄寄深喜。
柔风蔬甲怒,细雨兰芽美。
小摘定可供,馀事不挂齿。
那复肯着屐,而一到城市。
为计一何疏,行须传高士。
木茹忌太洁,肉食忌太鄙。
安得从公游,远傲於陵子。
少日從畦丁,頗悟園官理。
菘韭記春秋,蔬食聊爾耳。
十年困塵埃,幽事同脫屣。
一飽不可謀,清瘦隻如此。
仰止長城翁,趣尚兩奇偉。
弱冠事筆耕,挽仰行六紀。
晚以圃自娛,扶鋤寄深喜。
柔風蔬甲怒,細雨蘭芽美。
小摘定可供,馀事不挂齒。
那複肯着屐,而一到城市。
為計一何疏,行須傳高士。
木茹忌太潔,肉食忌太鄙。
安得從公遊,遠傲於陵子。
宋代: 张守
客游跨两春,胸次饱尘滓。
无人抉河汉,为我一浣洗。
故人富清制,放笔如翻水。
此间渺无津,滂沛到笔底。
长鬚遣大轴,光彩照窗几。
我时食对案,惊喜失筯匕。
风雅间何阔,稍复闻正始。
涤除尘想灭,肝肺挹清泚。
早年上金闺,气劘诸彦垒。
风斤运无旁,四座羞血指。
骎骎跨骢马,奔轮不容柅。
负大难为力,得坎聊复止。
熙辰崇盛典,润色待东里。
风云吐愤郁,事业振奇伟。
余暇赋天台,金声追祖祢。
客遊跨兩春,胸次飽塵滓。
無人抉河漢,為我一浣洗。
故人富清制,放筆如翻水。
此間渺無津,滂沛到筆底。
長鬚遣大軸,光彩照窗幾。
我時食對案,驚喜失筯匕。
風雅間何闊,稍複聞正始。
滌除塵想滅,肝肺挹清泚。
早年上金閨,氣劘諸彥壘。
風斤運無旁,四座羞血指。
骎骎跨骢馬,奔輪不容柅。
負大難為力,得坎聊複止。
熙辰崇盛典,潤色待東裡。
風雲吐憤郁,事業振奇偉。
餘暇賦天台,金聲追祖祢。
宋代: 刘攽
春泥稍已熟,鹳鸣天气新。
野竹自有径,空林不值人。
悔将车马来,鸥鸟未可亲。
春泥稍已熟,鹳鳴天氣新。
野竹自有徑,空林不值人。
悔将車馬來,鷗鳥未可親。
宋代: 张嵲
楼阁高低跨碧空,鳞鳞群树亚山风。
沧江东去流天外,秦岫西来绕汉中。
野旷自然伤远目,天高聊复送飞鸿。
登临不起河山念,今日中原有谢公。
樓閣高低跨碧空,鱗鱗群樹亞山風。
滄江東去流天外,秦岫西來繞漢中。
野曠自然傷遠目,天高聊複送飛鴻。
登臨不起河山念,今日中原有謝公。
宋代: 释正觉
半毡半幅一羌床,寒淡家风肖老庞。
容易着身藏北斗,等闲开口吸西江。
龛灯梵夹香摇几,茅屋禅蒲雪照窗。
方外友于思对麈,隐人胸次作舂撞。
半氈半幅一羌床,寒淡家風肖老龐。
容易着身藏北鬥,等閑開口吸西江。
龛燈梵夾香搖幾,茅屋禅蒲雪照窗。
方外友于思對麈,隐人胸次作舂撞。
宋代: 林希逸
已分黄冠老,犹为白髮卿。
登朝耆寿俊,圣学缉光明。
盛德兼和介,高怀了死生。
柯山仙窟宅,笙鹤定相迎。
已分黃冠老,猶為白髮卿。
登朝耆壽俊,聖學緝光明。
盛德兼和介,高懷了死生。
柯山仙窟宅,笙鶴定相迎。
宋代: 林希逸
涉世风波恶,收身岁月长。
再三持簜节,八十侍华光。
边入筹如蔡,民怀惠有棠。
两朝凡几奏,书不与人亡。
涉世風波惡,收身歲月長。
再三持簜節,八十侍華光。
邊入籌如蔡,民懷惠有棠。
兩朝凡幾奏,書不與人亡。
宋代: 祖无择
千乘刘夫子,高名继谪仙。
从居庇身邑,已着字人编。
才入钟嵘品,文期郑氏笺。
何当求副本,长愿播匏弦。
千乘劉夫子,高名繼谪仙。
從居庇身邑,已着字人編。
才入鐘嵘品,文期鄭氏箋。
何當求副本,長願播匏弦。
唐代: 李穆
从公无小大,在伴乐人贤。
楚国逢荒岁,随人若有年。
空波交水埒,重岫夹畬田。
桑柘温风软,云霞返照鲜。
因高寺剎迥,临远郡楼偏。
花柳清明节,亲宾上巳筵。
故乡徒有路,春雁独归边。
幸望山阴客,为文内史前。
(《刘长卿集》五)。
從公無小大,在伴樂人賢。
楚國逢荒歲,随人若有年。
空波交水埒,重岫夾畬田。
桑柘溫風軟,雲霞返照鮮。
因高寺剎迥,臨遠郡樓偏。
花柳清明節,親賓上巳筵。
故鄉徒有路,春雁獨歸邊。
幸望山陰客,為文内史前。
(《劉長卿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