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僧自文见赠四首 其一
[宋代]:方回
去思无德政,岂有吏民碑。
家乏千头橘,官羞七尺蓍。
樵蹊谈野史,茗榻和僧诗。
是事山中好,归来始得知。
去思無德政,豈有吏民碑。
家乏千頭橘,官羞七尺蓍。
樵蹊談野史,茗榻和僧詩。
是事山中好,歸來始得知。
宋代·方回的简介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
► 方回的诗(5526篇) ► 方回的名句〕
宋代: 方回
去思无德政,岂有吏民碑。
家乏千头橘,官羞七尺蓍。
樵蹊谈野史,茗榻和僧诗。
是事山中好,归来始得知。
去思無德政,豈有吏民碑。
家乏千頭橘,官羞七尺蓍。
樵蹊談野史,茗榻和僧詩。
是事山中好,歸來始得知。
宋代: 曹勛
新诗璀璨来蓬荜,径寸光摇白玉盘。
二鹿已知烦细剪,一樽无乃辍余欢。
新詩璀璨來蓬荜,徑寸光搖白玉盤。
二鹿已知煩細剪,一樽無乃辍餘歡。
宋代: 吕本中
三年转东南,足迹不得息。
新霜未压瘴,已畏贼马迫。
苍黄度岭去,山路枫叶赤。
慨然念平生,谬自有欣戚。
交游半鬼录,在者费相忆。
朱卿早闻道,一如见旧识。
新诗入要妙,如射已破的。
我行囊贮空,所至但四壁。
岂如投异县,忽枉和氏璧。
斯文得未丧,岂不系人力。
出门仰高山,此道如矢直。
三年轉東南,足迹不得息。
新霜未壓瘴,已畏賊馬迫。
蒼黃度嶺去,山路楓葉赤。
慨然念平生,謬自有欣戚。
交遊半鬼錄,在者費相憶。
朱卿早聞道,一如見舊識。
新詩入要妙,如射已破的。
我行囊貯空,所至但四壁。
豈如投異縣,忽枉和氏璧。
斯文得未喪,豈不系人力。
出門仰高山,此道如矢直。
宋代: 谢逸
王子遗我诗,五言若长城。
谁谓永嘉末,复闻正始声。
咄嗟千人废,雍容一坐倾。
端能励节义,何必五鼎烹。
王子遺我詩,五言若長城。
誰謂永嘉末,複聞正始聲。
咄嗟千人廢,雍容一坐傾。
端能勵節義,何必五鼎烹。
宋代: 王安石
竹根殊胜竹皮冠,欲着先须短髮干。
要使山林人共见,不持方帽御风寒。
无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脆谷皮干。
故人恋恋绨袍意,岂为哀怜范叔寒。
竹根殊勝竹皮冠,欲着先須短髮幹。
要使山林人共見,不持方帽禦風寒。
無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脆谷皮幹。
故人戀戀绨袍意,豈為哀憐範叔寒。
宋代: 项安世
柴门密掩但如孙,白榻高悬偶似陈。
皮骨久将梅共瘦,鬓毛难与柳争新。
却思二十三年上,曾醉千岩万壑滨。
苹月蓼风如昨日,尧天依旧满怀春。
柴門密掩但如孫,白榻高懸偶似陳。
皮骨久将梅共瘦,鬓毛難與柳争新。
卻思二十三年上,曾醉千岩萬壑濱。
蘋月蓼風如昨日,堯天依舊滿懷春。
宋代: 陈着
来诗自有师,心与晚唐期。
开我正墙面,喜于闻乐脾。
山林人似许,风月事还谁。
不用盟为社,从今是故知。
來詩自有師,心與晚唐期。
開我正牆面,喜于聞樂脾。
山林人似許,風月事還誰。
不用盟為社,從今是故知。
唐代: 赵蕃
几年禅月閟灵栖,石磴崩摧仅可梯。
谁遣诗人来借住,自应无饭只羹藜。
幾年禅月閟靈栖,石磴崩摧僅可梯。
誰遣詩人來借住,自應無飯隻羹藜。
唐代: 赵蕃
雨后乘流绝快哉,眼中无适不诗材。
诗成去觅骑鲸李,衔袖探将一笑开。
雨後乘流絕快哉,眼中無适不詩材。
詩成去覓騎鲸李,銜袖探将一笑開。
宋代: 张纲
李侯词气吐朝阳,光焰真成万丈长。
绿发莫将尘土暗,会看它日照金章。
李侯詞氣吐朝陽,光焰真成萬丈長。
綠發莫将塵土暗,會看它日照金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