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室
敦煌石室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ūn huáng shí shì,该词语属于,分字 [敦,煌,石,室]。
读音dūn huáng shí shì
怎么读
注音ㄉㄨㄣ ㄏㄨㄤˊ ㄕˊ ㄕˋ
※ 词语「敦煌石室」的拼音读音、敦煌石室怎么读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提供。
词语解释
敦煌石室[ dūn huáng shí shì ]
⒈ 亦称“敦煌石窟”。
引证解释
⒈ 亦称“敦煌石窟”。包括古代隶属 敦煌 境内的 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 和 水峡口 小千佛洞 四窟。一般指 莫高窟,俗称 千佛洞。在 甘肃省 敦煌县 鸣沙山 山麓。其处有 三界寺,寺旁石室千馀,壁画、塑像(多系佛像)极多。自 东晋 迄 元,皆有建造。 清 光绪 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于复壁中发现藏经室,内藏手写佛经及美术作品等,极为丰富。写本最早为 晋安帝 义熙 二年(公元406年),最晚为 宋太宗 至道 三年(公元997年),而以 唐、五代 的为最多。 英 人 斯坦因、法 人 伯希和 等先后前往,掠去大量精品。石室写本部分业经整理印行。全国解放后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国语辞典
敦煌石室[ dūn huáng shí shì ]
⒈ 地名。甘肃省敦煌县东南鸣沙山半腹地山麓有石室无数,俗称为「千佛洞」,旧称为「莫高窟」。于前秦苻坚建元二年(西元366)由僧人乐僔凿建经营。内藏六朝、隋、唐及五代人手写佛教经典及其他艺术品甚富,对我国文学艺术影响颇巨;清光绪二十六年(西元1900)发现,所藏多为英人斯坦因及法人伯希和先后择要搜罗而去,今藏伦敦博物馆和巴黎国民图书馆。
更多词语拼音
- dūn xù敦叙
- dūn zāng敦牂
- dūn bī敦逼
- dūn xiū敦修
- dūn jiù敦旧
- dūn wù敦物
- dūn cù敦促
- dūn zhuàng敦壮
- dūn yǔ敦圄
- dūn chǔn敦惷
- wǎ dūn瓦敦
- dūn mì敦密
- dūn ràng敦让
- dūn yù敦喻
- dūn xué敦学
- kě dūn可敦
- dūn qiǎn敦遣
- dūn chì敦饬
- dūn xiǎo敦晓
- wēn róu dūn hòu温柔敦厚
- huáng yì煌熠
- jīn bì huī huáng金璧辉煌
- dūn huáng biàn wén敦煌变文
- huáng yào煌耀
- huī huáng辉煌
- dēng huǒ huī huáng灯火辉煌
- wěi huáng炜煌
- huáng huáng煌煌
- bǐng huáng炳煌
- xuàn huáng炫煌
- huáng hù煌扈
- càn làn huī huáng灿烂辉煌
- zhèng dà táng huáng正大堂煌
- yíng huáng莹煌
- huáng kūn煌焜
- jīn bì yíng huáng金碧荧煌
- wěi huáng韡煌
- huáng yíng煌荧
- dūn huáng biàn wén jí敦煌变文集
- wèi huáng煟煌
- huā gāng shí花刚石
- shí fá石筏
- fáng shān shí jīng房山石经
- jiè shí戒石
- shí tī石梯
- rán shí然石
- bēi shí碑石
- shí zhōng měi石中美
- fèi shí fēng qīng肺石风清
- wā shí娲石
- xìn shí信石
- gōu shí篝石
- zǒu shí fēi shā走石飞沙
- yōng shí镛石
- guì shí跪石
- shí chuāng石窗
- shí pái lóu石牌楼
- jī shí积石
- ěr shí饵石
- yǐ luǎn dí shí以卵敌石
- jiāo zōng shí shì郊宗石室
- ān shì bù qī闇室不欺
- jǐng shì阱室
- yǒu shì有室
- sōng shì嵩室
- zuò shì作室
- shì zhái室宅
- shì dì室第
- bǔ shì卜室
- xù shì序室
- shī shì诗室
- yǎn bō shì演播室
- xué shì shū hù穴室枢户
- jiāo shì鲛室
- shì xiá室匣
- xué shì学室
- jiē shì阶室
- qiū shì秋室
- měi shì美室
- quán shì泉室
※ Tips:拼音和读音的区别:读音是用嘴把拼音读出来;拼音是把嘴里的读音写下来.读音是声,拼音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