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护
都护 (都護) 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ū hù,该词语属于,分字 [都,护]。
※ 词语「都护」的拼音读音、都护怎么读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提供。
词语解释
都护[ dū hù ]
⒈ 古代官名。设在边疆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例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英title of the highest administrative commanding officer in border area;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汉宣帝 置 西域 都护,总监 西域 诸国,并护南北道,为 西域 地区最高长官。其后废置不常。 晋 宋 以后,公府则有参军都护、东曹都护,职权较卑,与 汉 制异。 唐 置 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 六大都护,权任与 汉 同,且为实职。 元 代有 北庭 都护。 明 清 废。
引《汉书·郑吉传》:“吉 既破 车师,降 日逐,威震 西域,遂并护 车师 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 吉 始焉。”
颜师古 注:“并护南北二道,故谓之都。都犹大也,总也。”
唐 王维 《陇西行》:“都护军书至, 匈奴 围 酒泉。”
明 杨慎 《塞垣鹧鸪词》:“都护羽书飞 瀚海,单于猎火照 甘泉。”
⒉ 传说中的一种鸟名。
引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寓孔雀书》:“蛇与孔雀(交),偶有得其卵者,使鸡抱伏,即成,其名曰都护。初年生緑毛,二年生尾、生小火眼,三年生大火眼,其尾乃成矣。”
国语辞典
都护[ dū hù ]
⒈ 汉唐时管理边政事务的官吏。
引《乐府诗集·卷二七·相和歌辞二·梁·戴暠·度关山》:「将军一百战,都护五千兵。」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诗:「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更多词语拼音
- chuī dōu dōu吹都都
- biān dū hù边都护
- bǎ dōu ér把都儿
- hóng dōu shǎo jūn鸿都少君
- dū zhōng都中
- hàn dū汉都
- dōu lú tóng都卢橦
- xǐ dōu dōu喜都都
- dōu tái都台
- gǎi dū改都
- dōu bù都布
- xū fú dū yú吁咈都俞
- dōu bó lín都柏林
- liǎng dū两都
- mí diū dá dōu迷丢答都
- yáng dōu扬都
- bā dū lǔ八都鲁
- dū shì都市
- jì chán dū hù济馋都护
- guó dū国都
- hù huā niǎo护花鸟
- fǔ hù辅护
- dà hù大护
- hù tuō护脱
- hù huò护获
- zhē hù遮护
- yì hù翼护
- hù lǐng护领
- hù qiū护秋
- bǎo hù guó保护国
- hù jiǎo护脚
- hù jí护疾
- yǎng hù养护
- láo hù牢护
- hù xiào护校
- mù hù zǐ穆护子
- hù zhào护照
- hù dù护度
- hù jú护局
- hù shū jiā护书夹
※ Tips:拼音和读音的区别:读音是用嘴把拼音读出来;拼音是把嘴里的读音写下来.读音是声,拼音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