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策
制策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ì cè,该词语属于,分字 [制,策]。

读音zhì cè
怎么读
注音ㄓˋ ㄘㄜˋ
制策(读音zhì cè)的近同音词有 置厕(zhì cè)智策(zhì cè)质测(zhì cè)执策(zhí cè)枝策(zhī cè)至策(zhì cè)
※ 词语「制策」的拼音读音、制策怎么读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提供。
词语解释
制策[ zhì cè ]
⒈ 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汉武帝元光元年诏贤良,各“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董仲舒、公孙弘等都先后对策。见《汉书·武帝纪》。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
引证解释
⒈ 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 汉武帝 元光 元年诏贤良,各“受策察问,咸以书对”, 董仲舒、公孙弘 等都先后对策。见《汉书·武帝纪》。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
引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张柬之 进士擢第为 清源 丞,年且七十餘, 永昌 初,勉復应制策。”
宋 苏轼 《策别七》:“国家取人,有制策,有进士,有明经,有词科,有任子,有府史杂流。”
《宋史·苏轼传》:“軾 始具草,文义粲然。復对制策,入三等。”
国语辞典
制策[ zhì cè ]
⒈ 一种古代选拔人才的方法。汉代试士,由主考官发策以问,应试者因其所问而陈己之所见,称为「对策」。而由天子亲自出题的称为「制策」。
引《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展开阅读全文 ∨
更多词语拼音
- èr bù zhì二部制
- jūn zhǔ zhuān zhì君主专制
- zhì jǔ制举
- yì zhì抑制
- yì zhì异制
- liào dí zhì shèng料敌制胜
- jīng zhì qián经制钱
- sān xiāng sì xiàn zhì三相四线制
- chén zhì臣制
- shēng huó zhì dù生活制度
- biān zhì边制
- zhì yí制宜
- bǎi fēn zhì百分制
- chú zhì除制
- xiá zhì遐制
- zhì xíng制行
- qì zhì器制
- zǔ zhì祖制
- gé zhì pǐn革制品
- bīng yì zhì兵役制
- sān shí liù cè三十六策
- huáng cè zǐ黄策子
- zhì cè至策
- kōng cè空策
- qīn cè亲策
- rào cháo cè绕朝策
- yóu cè游策
- dǎo zhàng cè倒杖策
- shǒu cè首策
- hē cè诃策
- tuī cè推策
- liǎn cè敛策
- cè shǐ策使
- cè dòng策动
- zhèng cè xìng yín háng政策性银行
- shǐ cè史策
- zhàng cè杖策
- āi cè哀策
- cuó cè鹾策
- jiǎn cè蹇策
※ Tips:拼音和读音的区别:读音是用嘴把拼音读出来;拼音是把嘴里的读音写下来.读音是声,拼音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