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
止观 (止觀) 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ǐ guān,该词语属于,分字 [止,观]。
![止观](/d/file/p3/e98083784af3cbb19b0bdca5a69b6fd5.jpeg)
读音zhǐ guān
怎么读
注音ㄓˇ ㄍㄨㄢ
止观(读音zhǐ guān)的近同音词有 直观(zhí guān)只管(zhǐ guǎn)职官(zhí guān)质馆(zhì guǎn)秩官(zhì guān)栉冠(zhì guān)纸冠(zhǐ guān)治官(zhì guān)秪管(zhī guǎn)知观(zhī guān)豸冠(zhì guān)之官(zhī guān)指冠(zhǐ guān)枝官(zhī guān)直官(zhí guān)枳关(zhǐ guān)直贯(zhí guàn)直馆(zhí guǎn)职管(zhí guǎn)
※ 词语「止观」的拼音读音、止观怎么读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提供。
词语解释
止观[ zhǐ guān ]
⒈ 停下来观看。佛教修行法门之一。“止”为梵文Samatha(奢摩他)的意译,意为扫除妄念,专心一境;“观”为梵文“毗钵舍那”的意译,意为在“止”的基础上发生智慧,辨清事理。佛教主张通过“止观”即可“悟”到“性空”而成佛。
引证解释
⒈ 停下来观看。
引《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王 与 齐 仇也,筑 武宫。謳 癸 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
⒉ 佛教修行法门之一。“止”为梵文(奢摩他)的意译,意为扫除妄念,专心一境;“观”为梵文(毗钵舍那)的意译,意为在“止”的基础上发生智慧,辨清事理。佛教主张通过“止观”即可“悟”到“性空”而成佛。 中国 佛教天台宗创始人 智顗 著有《摩诃止观》、《童蒙止观》等书。
引《法苑珠林》卷一〇一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齐 鄴 西 龙山 云门寺 释 僧稠 姓 孙,元出 昌黎 ……初从 道房禪师 受习止观。”
唐 杜甫 《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诗:“重闻西方《止观经》,老身古寺风泠泠。”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夫 思大 乃 天台 智者,本师亲受三种《止观》。”
国语辞典
止观[ zhǐ guān ]
⒈ 佛教修行者悟道、入道的二个主要方法。止指一种平静、清楚而不会受到搅乱的心灵状态;能给心更大的洞识力,是修观所不可或缺的。观指对存在的一切物质或精神现象,以无常、苦、空和无我等来观察事物的本性真实差别。止使心从杂染和内在的障碍中解脱;观使修行者入圣流并解脱成佛。
引〈六门教授习定论〉:「名一二分定者,或时但有寂处而无罪观;或有众观而非寂处;或时俱有,应知即是止观双运。」
更多词语拼音
- dǐ zhǐ底止
- xuán zhǐ旋止
- zhǐ jiǔ止酒
- zhǐ xuè jì止血剂
- gēn zhǐ跟止
- kē zhǐ苛止
- yī hé dǐ zhǐ伊何底止
- dǐ zhǐ厎止
- yǎng zhǐ仰止
- zhǐ kě wàng méi止渴望梅
- jiàng zhǐ降止
- bù sāi bù liú,bù zhǐ bù xíng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zhǐ kě sī méi止渴思梅
- zhǐ bào jǐn fēi止暴禁非
- jiá rán ér zhǐ戛然而止
- zhǐ jié止节
- fāng zhǐ方止
- zhǐ bào止暴
- zhǐ bó止泊
- mó zhǐ磨止
- guān cháng观场
- gù guān顾观
- lóng tái guān龙台观
- bái hǔ guān白虎观
- yǎn guān sì lù,ěr tīng bā fāng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 qí yún guān齐云观
- guān rì yù观日玉
- měi guān美观
- cóng bì shàng guān从壁上观
- lì guān丽观
- bái yī guān yīn白衣观音
- guān zhòng观众
- yín guān吟观
- bēi guān悲观
- děng liàng qí guān等量齐观
- hēi guān嘿观
- guān guāng观光
- dà guān wǔ大观舞
- guān yīn dà shì观音大士
- guān huà tīng fēng观化听风
※ Tips:拼音和读音的区别:读音是用嘴把拼音读出来;拼音是把嘴里的读音写下来.读音是声,拼音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