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
木兰 (木蘭) 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mù lán,该词语属于名词,分字 [木,兰]。
※ 词语「木兰」的拼音读音、木兰怎么读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提供。
词语解释
木兰[ mù lán ]
⒈ 一种落叶乔木,叶子互生,倒卵形或卵形,花大,外面紫色,里面白色,果实是弯曲的长圆形。花蕾供药用。
英lily magnolia;
⒉ 这种植物的花。也叫“辛夷”或“木笔”
英lilymagnolia flower;
引证解释
⒈ 香木名。又名杜兰、林兰。皮似桂而香,状如楠树。
引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枏豫章,桂椒木兰,檗离朱杨。”
晋 潘岳 《西征赋》:“门礠石而梁木兰兮,构 阿房 之屈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木兰》:“木兰枝叶俱疎,其花内白外紫,亦有四季开者,深山生者尤大,可以为舟。”
⒉ 指此种植物的花。
引《楚辞·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⒊ 民间传说人物。曾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故事最早见于 北朝 民歌《木兰诗》。其姓氏或作 花,或作 朱,也作 木,均无确证。
引明 无名氏 《赠书记·花烛猜谜》:“不是我将伊抛闪,还是你红鸞星黯,致今朝相逢 木兰。”
清 松琴 《女学生入学歌》:“緹縈 木兰 真可儿, 班昭 我所师。”
⒋ 围场名。约当今 河北 围场县 地。木兰系满语吹哨引鹿之意。 清 康熙、雍正 诸朝,皇帝常于每年秋率王公等至此围猎习武,称木兰秋獮,称其地为 木兰围场。雍正 时,四周立栅,关防甚严, 咸丰 以后,獮礼废弛,始逐渐放垦,其后垦民渐集,乃置围场厅,公元1913年改为 围场县。
引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本朝抚绥 蒙古 之典,以木兰秋獮为最盛。木兰者,围场之通称也。”
原注:“仲秋之后,虞人效鹿鸣以致鹿曰哨鹿,国语谓之木兰,因以名围场云。”
《清通典·礼军一》:“每岁巡幸木兰,大举秋獮之典。”
国语辞典
木兰[ mù lán ]
⒈ 辛夷的别名。参见「辛夷」条。
⒉ 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古乐府有〈木兰诗〉咏其事。姚莹《康輶纪行》以为北魏人,宋翔凤《过庭录》以为隋恭帝时人,程大昌《演繁露》以〈木兰诗〉中有「可汗大点兵」语。则以为非隋即唐之人。姓氏不可考,或以为姓花。
更多词语拼音
- mù mǎ木马
- mù běn yóu liào lín木本油料林
- wěi mù伟木
- mù gěng zhī huàn木梗之患
- mù diāo ní sù木雕泥塑
- mù dú木椟
- kū mù sǐ huī枯木死灰
- mù nè木讷
- yí huā jiē mù移花接木
- mù mù墓木
- mù huà shí木化石
- yǒu mù栯木
- mù xìng木性
- yī yuán mù gōng一元木公
- mù huà jiǔ lóng木化九隆
- mù jū shì木居士
- mù shí木食
- fēng mù rén枫木人
- mù fá木栰
- ruǎn mù zhuān软木砖
- pī zhēn cǎi lán披榛采兰
- jiǔ lán九兰
- líng lán铃兰
- lán shì兰室
- lán yīn xù guǒ兰因絮果
- fāng lán jìng tǐ芳兰竟体
- yù lán piàn玉兰片
- jiā lán tuó迦兰陁
- lán yè兰掖
- lán zhī cháng shēng兰芝常生
- ài ěr lán rén爱尔兰人
- lán gāo兰皋
- yàn mèng zhēng lán燕梦征兰
- yōu lán幽兰
- sī lǐ lán kǎ斯里兰卡
- lán gāo兰膏
- zé lán泽兰
- sù xīn lán素心兰
- qǐ luó gé lán启罗格兰
- zhī lán dāng lù,bù dé bù chú芝兰当路,不得不锄
※ Tips:拼音和读音的区别:读音是用嘴把拼音读出来;拼音是把嘴里的读音写下来.读音是声,拼音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