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àn

一贯


一贯
共找到9个 "一贯" 的近义词(同义词),分别如下:

一贯 相关近义词解析

词语近义词反义词
屡屡 每每,一贯,经常,反复,再三,频频,一再,每次,常常,屡次 时常,偶尔
通常 时时,平凡,往往,普通,平淡,通俗,平方,每每,一样,凡是,泛泛,大凡,一贯,经常,常常,广泛,日常,平时,平常,寻常,平日,一般 奇特,希罕,出奇
平昔 一贯,向来,一直,一向,从来,平素
不断 持续,陆续,无间,不时,一贯,不息,不绝,一向,连续,连接,不停,一直,赓续,络续,继续,延续,不休,接续 中止,间断,停止
向来 本来,原来,平昔,一贯,原先,历来,素来,一直,平素,从来,一向 有时
一直 连续,无间,平昔,一贯,不绝,不断,向来,不停,平素,继续,从来,一向 中断,断续,间断
一向 平昔,一贯,不断,历来,向来,素来,一直,从来,平素 偶尔,有时
从来 本来,原来,平昔,一贯,历来,向来,素来,一直,一向,平素 今后,当前
平素 平日,日常,平昔,平时,一贯,素常,闲居,常日,平常,向来,一直,平居,从来,一向 平时
更多相关:一贯的意思 一贯的反义词
※ 一贯的近义词是什么?一贯的近义词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最近近义词查询:一手一脚的近义词一败如水的近义词衣裳的近义词伊于胡底的近义词一步登天的近义词一会的近义词印迹的近义词引导的近义词一叶报秋的近义词依样葫芦的近义词一字一板的近义词一元复始的近义词一寸丹心的近义词一隅的近义词一飞冲天的近义词隐瞒的近义词一钱如命的近义词一泻百里的近义词依稀的近义词一槌定音的近义词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一贯 意思解释


词语解释

一贯[ yī guàn ]

⒈  一向如此,从未改变。

all along; consistent; persistent;

引证解释

⒈  谓用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

语出《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
邢昺 疏:“言 夫子 之道唯以忠恕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
《后汉书·张衡传》:“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故能一贯万机,靡所疑惑。”
唐 张九龄 《故河南少尹窦府君墓碑铭序》:“形有万殊,道以一贯。”

⒉  谓同一个道理。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阳尊阴卑》:“夫喜怒哀乐之发,与清煖寒暑,其实一贯也。”
唐 刘禹锡 《天论下》:“大凡入乎数者,由小而推大必合,由人而推天亦合。以理揆之,万物一贯也。”
宋 叶适 《宜兴县修学记》:“上该千世,旁括百家,异流殊方,如出一贯。”

⒊  同样;一样。

《庄子·德充符》:“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
《韩非子·显学》:“磐石不生粟,象人不可使距敌也。今商官技艺之士,亦不垦而食,是地不垦,与磐石一贯也。”
唐 白居易 《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穷通与远近,一贯无两端。”
清 顾炎武 《太原寄王高士锡阐》诗:“贵此金石情,出处同一贯。”
叶景葵 《<蔽庐丛志>序》:“淆良窳为一贯,因内嗛而成蚩,此又一误也。”

⒋  连贯;相联。

明 杨慎 《升庵诗话·绝句四句皆对》:“唐 絶万首,惟 韦苏州 ‘踏阁攀林恨不同’及 刘长卿 ‘寂寂孤鶯啼杏园’二首絶妙,盖字句虽对,而意则一贯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若‘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意在一贯,又觉闲雅不凡矣。”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两句互误例》:“‘胜’、‘升’古通用,谓十一月水方用事,而火气已上升也,正説‘冬至火从之’之义,如此则与下文一贯矣。”

⒌  从不改变;一向如此。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大钱》:“古今之言泉币者多矣。是不可一贯,以其时之升降轻重也。”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沉相国 一贯倾其同官 沉鲤,大兴妖书狱。”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又是你说的对,你一贯正确!”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九章:“为了重新骑在 中国 人民头上,你们不惜当卖国贼,不惜给外国反动派当干儿子,这是你们一贯的作法。”

⒍  表数量。古时千钱为一贯。

《汉书·武帝纪》“初算緡钱” 唐 颜师古 注引 李斐 曰:“一贯千钱。”
《宋史·刑法志二》:“以绢计赃者,更增一贯,以四千为一匹。”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我一贯本钱,卖了一贯,又赚了一贯。”

⒎  表数量。用于成串的东西。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麯并酒等》:“以麻绳穿之,五十饼为一贯,悬着户内。”
《北史·赵柔传》:“柔 尝在路,得人所遗金珠一贯,价直数百縑。”

国语辞典

一贯[ yī guàn ]

⒈  语本后以一贯指以一种道理贯通万事万物。

《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
唐·张九龄〈故河南少尹窦府君墓碑铭序〉:「形有方殊,道以一贯。」

⒉  依照一定法则,始终不变。

如:「一贯精神」、「一贯作业」。

一直

偶然 偶尔

⒊  同一道理。

《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亡国之主一贯。」

⒋  旧以千钱为一贯。

《金史·卷四八·食货志三·钱币》:「印一贯、二贯、……十五贯等谓之大钞。」

⒌  成串的物品。

《北史·卷三四·赵柔传》:「柔尝在路,得人所遗金珠一贯,价直数百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