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日记 > 诗文 > 关于节日的古诗

节日

共收录〔3923〕首关于节日的古诗

本页收录的有关节日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热度排序,通过这些节日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诗词名家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有关节日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元宵

宋代:张九成

万叠灯山辊绣毬,怕寒骑马着驼裘。
要看十里红莲满,须上谯门最上头。

上元前一日游东园看红梅三首 其一

宋代:杨万里

欲折红梅朶,看来不忍攀。
週迴寻四处,恰得一枝繁。

社日

宋代:潘亥

听得东风急,吹干小迳泥。
雨多花放早,水满燕飞低。
贫女不知纬,幽人只此栖。
依依怀去岁,摘茗白坛西。

中秋夕独坐望月

宋代:蔡襄

万里凄凝魄,幽深在处通。
清流河汉尽,寒入水云空。
踰久方全白,弥高适正中。
开书还自卷,把酒复谁同。
泫叶漙宵露。吹衣变暑风。
更看庭树影,渐过粉墙东。

二月社日到都门见花卉初发

宋代:宋庠

走马东来冒驿尘,今年重识帝城春。
自怜已作衰翁态,苑树宫花笑杀人。

江上度元宵节

宋代:袁说友

一舟元夕卧孤村,夜半相唿了不应。
说与儿曹休谇语,黄州明日买残灯。

戊申除夕送岁

宋代:曾丰

四十余番送岁回,百年身世半摧颓。
更将四十余番送,岁定相辞不复来。

壬申年封州自正旦连雨至元宵不止城中泥淖没骭而人家犹烧灯也

宋代:郑刚中

山城泥淖裹人家,雨脚连绵更似麻。
元夜何妨灯数点,污渠合是有莲花。

除夕二首呈北溪 其二

宋代:陆文圭

杯盘今日偶相逢,客路飘飘过一冬。
为问玉堂春帖子,不知学士有谁供。

乙卯元宵多雨 其二

宋代:姜特立

连年旱气民愁食,及至春来又雨霖。
湿麦卧泥难辨草,寒蔬入市贵如金。
灯辉不到愁人眼,节物空惊老者心。
且喜今朝日光出,更须风力扫重阴。

社日闻笛

宋代:释行海

江南已有杏花开,社日都无燕子来。
人在白云流水外,一声折柳十分哀。

和景仁除夜

宋代:韩维

六十复过六,逐物何当足。
善恶两都忘,宁论择鱼肉。
流光速于电,至道明如烛。
孰谓吾庐卑,随时自凉燠。

新年五首 其五

宋代:苏轼

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
探春先拣树,买夏欲论园。
居士常携客,参军许叩门。
明年更有味,怀抱带诸孙。

谢君贶中秋见招不及赴

宋代:司马光

不侍庾公宴,月华虚四秋。
幸逢东阁开,又阻西园游。
清辉散广坐,孤影随行辀。
衮衣如未归,志愿终可酬。

同幕李彦中田子真为倡小醵出游二月社日登遐观呈二兄

宋代:曾丰

次第韶光半,因循乐事希。
清游今见约,素懒敢相违。
天末收行雨,林梢逼落晖。
瓶中有残酒,不尽不言归。

元宵词二首 其一

宋代:黄彦辉

琥珀盏中云母钟,琉璃光射水晶宫。
风随兰麝香千里,人在莲花影万重。

和放翁社日四首 社牲

宋代:方岳

年登敛牲钱,日吉视牢筴。
烹庖香满村,未觉膰脤窄。
馂余裹青蒻,篱落笑言哑。
咄哉陈孺子,乃有天下责。

元宵薇山内弟酒边五首 其三

宋代:陈着

火是人生日用资,难凭回禄做儿嬉。
千镫照夜成何事,一点疏防万屋危。

中秋无月寄吴侍郎

宋代:释居简

鏖残老火豁瑶空,谁遣云生桂殿东。
未必清明如五马,故令霶霔洗垂虹。
凉灯荐喜占晨霁,渴稼怀新乐岁丰。
遥想半轮秋未老,朣朣襟袖振华风。

社日

宋代:赵汝鐩

四郊社鼓响枫林,朝雨方晴晚复阴。
稚子求聪多啖藕,佳人怕拙例停针。
饭争簇巧毋嫌杂,酒正逢时莫厌斟。
为问年年鸿与燕,去来相避果何心。

自上元后闲作五首 其三

宋代:张耒

面冷春霜拂瓦干,晓风吹雨冻阑干。
柳梢黄弱梅苞破,更放东君几日寒。

元夕独坐

宋代:王柏

颇闻灯火閙荧荧,何似书窗一点青。
尚喜今年民意乐,一般箫鼓两般听。

元宵懐乡二首 其一

宋代:董嗣杲

万宇灯辉敛暗尘,几年醉赏禁街春。
良宵独宿双泉寺,负了吟风啸月身。

得子云和篇约元宵见访再用前韵以速之二首 其二

宋代:吴芾

花开本是待春来,天遣春先荐我杯。
君莫疑花开太早,相思一夜发寒梅。

又中秋沿檄新昌道中有怀二首

宋代:项安世

乱山深处过中秋,客里今年分外愁。
坐想鸰原挥兔翰,遥知鹤髮念貂裘。
一身四处为肝胆,有月无人与献酬。
急唤老兵同浊酒,强排孤愤作清游。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其五

宋代:苏轼

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除夕二首呈北溪 其一

宋代:陆文圭

腊雪穷途一月中,明朝老鬓又春风。
遥知儿女团圞处,饮遍屠苏忆乃翁。

社日小饮

宋代:陆游

社雨霏霏湿杏花,农家分喜到州家。
苍鹅戏处塘初满,黄犊归时日欲斜。

元宵雪作因成短句

宋代:吴芾

天公着意作元宵,陡使新春乐事饶。
已放金莲开陆地,更疑银阙下云霄。
坐中星斗浑相照,庭下琼瑰更乱飘。
佳客莫辞通夕醉,要令来岁记今朝。

元宵薇山内弟酒边五首 其二

宋代:陈着

镫宵处处是春臺,尽夜还家亦快哉。
说与诸儿此行好,满襟带得义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