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而不争
拼音zhì ér bù zhēng
解释明知是非而不据理力争。多指不坚持原则。
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暂未找到成语知而不争的典故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知而不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知而故犯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9卷:“问:‘一切含灵具佛性,既有佛性,为什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
好让不争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1回:“如此看来,这几个交易光景,岂非‘好让不争’的一幅行乐图么?” |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
包而不办 | 杨植霖《若飞同志在绥远狱中》:“一种是国民党的包而不办的办法,一种是共产党的发动群众奋起抗战的路线。” |
备而不用 |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虽说备而不用,到得那时候,听凭兵丁造一句谣言,开上几排枪,那人可就死了不少。” |
比而不党 | |
博而不精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
脆而不坚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
存而不论 | 庄周《庄子 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