缨緌之徒


缨緌之徒

拼音yīng ruí zhī tú

解释缨緌:古代帽子下垂的结带。带帽子的人,指社会上层人士。

出处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緌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

暂未找到成语缨緌之徒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缨緌之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不法之徒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1回:“而今我国大清,焉有这样不法之徒?”
不轨之徒 《晋书·刘颂传》:“虽有所犯,轻重甚殊,于士君子之心受责不同而名不异者,故不轨之徒得引名自方,以惑众听,因名可乱,假力取直,故清议益伤也。”
谗佞之徒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作弊,克减酒肉。都是那等谗佞之徒,贪爱贿赂的人。”
斗筲之徒 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刘田等传赞》:“斗筲之徒,何足选也。”
耳食之徒
好事之徒 《孔丛子 答问》:“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好色之徒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狐鼠之徒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三回:“朝廷之纪纲法律尚在,但可恨这班狐鼠之徒耳。”
酒色之徒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以后相处的虽多,都是豪华之辈,酒色之徒,但知买笑追欢的乐意,哪有怜香惜玉的真心。”
夸辩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