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契


同心协契

拼音tóng xīn xié qì

解释契:投合。齐心协力。

出处《南史·宋纪·武帝》:“同心协契,所在蜂起,即日斩伪徐州刺史安成王修、青州刺史弘。”

暂未找到成语同心协契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同心协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同心协德 唐·颜真卿《祭伯父豪州刺史文》:“与杲卿同心协德,亦著微诚。”
同心协力 《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同力协契 《南史·宋纪·武帝》:“同力协契,所在蜂起。”
齐心协力 《周书 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白藋同心 北周 庾信《竹杖赋》:“秋藜促节,白藋同心。终堪荷蓧,自足驱禽。”
毕力同心 唐 陆贽《兴元论赐浑瑊诏书为取散失内人等议状》:“毕力同心,共平多难,止土崩于绝岸,收板荡于横流。”
二人同心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合胆同心 天地会《共同和合歌》:“和气自然兄弟众,合胆同心拜五人。”
上下同心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自成虽然新遭大败,但此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加之重要将领均在,上下同心,亲密无向,又善于整饬军纪,救民之急,所以只要他喘息一下,重振旗鼓不难。”
矢力同心 《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合的清方档案》:“方今人心趋共和,决无第二问题,不独东南十数省矢力同心,即西北各省闻亦均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