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事立


功成事立

拼音gōng chéng shì lì

解释成:成功。建立了功绩,事业有成就。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王传》:“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暂未找到成语功成事立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功成事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成事不说 《论语 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既成事实 唐 杜甫《雨不绝》诗:“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扬如丝飞。”
巧能成事
素见成事
因人成事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茅盾《子夜》九:“此等聚众骚扰的行径,分明是没有教育的人民一时间的冲动罢了!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厂长这个人的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3回:“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功成弗居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赧王》:“功成弗居,贤将所难。”
功成名就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