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收并采


兼收并采

拼音jiān shōu bìng cǎi

解释亦作“兼收并采”。广泛收罗采用。

出处宋·曾巩《谢章学士书》:“兼收并采,不遗偏材一曲之人者,此所以无弃材也。”

暂未找到成语兼收并采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兼收并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兼收并蓄 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兼收并畜 清·黄宗羲《传是楼藏书记》:“古来藏书者,亦不乏兼收并畜。”
兼收并录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答客问》:“传闻异辞,记载别出,不能兼收并录以待作者之抉择,而私作聪明,自定去取,则此次之业难于凭藉者四矣。”
兼收并容 章炳麟《华国月刊发刊词》:“凡七略所录,分科所肄,以及艺术之微,稗官之说,靡不兼收并容。”
兼收并録
多收并畜 明·李东阳《送南京国子祭酒谢公诗序》:“董子称王者以教化为大务,盖天下之人才风俗皆于是关焉,州庠党序多收并畜,不能当百一之选。”
兼收博采 宋·陆游《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听并观,兼收博采,无南北之异。”
名利兼收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法子是有的,不过要化几文,然而倒是个名利兼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