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足之虫


百足之虫

拼音bǎi zú zhī chóng

解释百足: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即马陆。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虽一时败落,但不会很快彻底垮台。也指某一恶势力被摧垮后余孽尚存。

出处明 徐学谟《归有园尘谈》:“吝者自能致富,然一有事则为过街老鼠;侠者或致破家,然一有事则为百足之虫。”

暂未找到成语百足之虫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百足之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唐 马总《意林》卷一:“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
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文选 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至断不蹶者,持之者众也。”
百足不僵 章炳麟《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即观今日缅甸,已并于英,而本邦土司,以弹丸黑子之地,犹足自保,非人自为首、百足不僵之势耶!”
不足之处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鼎足之势 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立足之地 清 湘灵子《轩亭冤》:“你们这班狂妄之徒,还有立足之地么?”
手足之情 宋 苏辙《为兄苏轼下狱上书》:“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止足之戒 南朝·梁·任荤《王文宪集·序》:“安以岁暮之期,申以止足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