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成语词典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故事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拼音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tóng qì xiāng qiú

解释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暂未找到成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同声相求 唐·萧颖士《江有归舟》:“同声相求,尔后我先,安得而不问哉?”
同声相呼
声气相求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分形同气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连枝同气 《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同气之亲
同气共类
同气连根 苏雪林《玉溪诗迷·乙》:“喻她们为双桐,有同气连根的意思。”
一脉同气 《醒世姻缘传》引起:“兄弟本是合爹共娘生的,不过分了个先后,原是一脉同气的。”
一门同气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