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节不可夺


大节不可夺

拼音dà jié bù kě duó

解释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强取。指立身处世的节操不能被改变。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暂未找到成语大节不可夺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大节不可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匹夫不可夺志
守节不移 西汉·刘向《新序·节士》:“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鈇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
守节不回 《旧唐书·肃铣等传论》:“辅公拓窃兵反叛,王雄诞守节不回,训子孙以忠贞,感士庶之流涕。”
守节不淫
晚节不终 《明史 于孔兼传》:“疏论都御史吴时来晚节不终,不当谥忠恪。”
晚节不保 宋·杨万里《清虚子此君轩赋》:“愿坚晚节于岁寒。”
傲不可长 《礼记·曲礼上》:“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敖不可长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必不可少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9回:“这拜阴寿更是必不可少的。”
不可企及 唐 柳冕《答衢州郑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