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


山高水长

拼音shān gāo shuǐ cháng

解释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出处唐 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暂未找到成语山高水长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山高水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山高水险 明 吴承恩《西游记》:“上西天拜佛走一遭,怕什么山高路险,水阔波狂。”
细水长流 清 翟灏《通俗编 地理》引《遗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厚报。”
山高海深
山高路险
山高路陡
水阔山高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山坡里羊一套>》:“音书谁送,知隔着关山几重,见面今水阔山高,促急里怎觅鳞鸿。”
山高皇帝远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你们山高皇帝远,干的好事,只当我姓白的不知道?”
山高遮不住太阳
这山望着那山高 明·李开先《词谑》引刘天民曲:“今日不知明日事,这山望着那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