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迹韬光
拼音huì jì tāo guāng
解释晦、韬:隐藏;迹:踪迹;光:指才华。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
出处元 王仲元《江儿水 叹世》:“竹冠草鞋粗布衣,晦迹韬光计。”
暂未找到成语晦迹韬光的典故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晦迹韬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韬光晦迹 | 《高僧传》:“释僧同,韬光晦迹,人莫能知,居寒山。” |
埋声晦迹 | 《南史·萧修传》:“修静恭自守,埋声晦迹。” |
韬神晦迹 | 《隋书·薛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冲天。” |
韬光灭迹 | 唐·无名氏《灵应传》:“妾之先宗,羞共戴天。虑其后患,乃率其族,韬光灭迹,易姓变名,避仇于新平真宁县安村。” |
韬光养晦 | 《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
韬光敛迹 | 明·袁宏道《德山尘谭》:“学道人须是韬光敛迹,勿露锋芒,故曰潜曰密。” |
韬光用晦 | 唐·黄滔《知白守黑赋》:“圣人所以立言于彼,垂训于后,将令学者得韬光用晦之机,不使来人有衒实矜华之丑。” |
韬光隐晦 | 郭沫若《<虎符>附录·写作缘起》:“这也与其说是由于信陵君的悲观、失望而至于消极,倒宁可说是由于魏王的猜忌、残忍,而使他不得不韬光隐晦的。” |
韬光隐迹 | 金·马钰《满庭芳·咏和师叔辞世》词:“怀美,便韬光隐迹,二十余年。” |
韬光俟奋 | 《晋书·慕容垂载记》:“但时来之运未至,故韬光俟奋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