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成语词典多行不义必自毙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故事

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行不义必自毙

拼音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解释不义:不合道义的事。自毙:自取灭亡。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典故

春秋时期,郑国君王郑武公有两个儿子,一个称“庄公”,一个称“共叔段”。

郑武公死后,由他的大儿子郑庄公继位。可是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在偏爱他的母亲姜氏的支持下,竭力扩充自己的封地,积极进行夺取王位的准备工作。

郑庄公的大臣祭仲知道后,力劝庄公,说:“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势力已经很强了,再这样下去,您的王位会被他篡取的!”,庄公听了,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意指:一个人若不仁义的事情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吧!,果真,共叔段的势力在不断扩大,将郑国的西、北部边境招于自己门下,直至廪延。同时,他在不停地修筑城池、屯田积兵,并让其母亲姜氏里应外合,攻下郑都。

庄公早有防备,趁共叔段进军郑都时,出奇兵攻其窝穴。长久受共叔段压迫的农民们也参与战斗,使共叔段兵败,逃亡他处,而庄公出军追杀,最后使共叔段走投无路,被逼自杀。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多行不义必自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多行不义必自毙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见义必为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束手自毙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但使兵连不解,馈运不休,古犹忌之,粌今日兵无可连,馈无可运,徒束手自毙何益。”
养虎自毙 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你们养虎自毙,作茧自缠。”
作法自毙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不仁不义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横行不法 《辛亥革命》:“福建漳浦县天主教民,平日横行不法,县令又极意袒护,故平民衔恨次骨。”
擅行不顾
肆行不轨
行不履危 《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万乘之主行不履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