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成语词典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意思
zhīrǔ,zhīzhǐdài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殆:危险。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百科释义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汉语成语。拼音:zhīzúbùrǔ,zhīzhǐbùdài,释义: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知道节制就不会遇到危险。


基础信息

拼音zhī zú bù rǔ,zhī zhǐ bù dài

注音ㄓ ㄗㄨˊ ㄅㄨˋ ㄖㄨˇ,ㄓ ㄓˇ ㄅㄨˋ ㄉㄞˋ

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感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中性词。

例子宋·苏轼《黄州安国寺记》:“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欲谢去,其后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近义知足不殆、知止不辱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意思解释、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什么意思由成语大全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知止不殆 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
知止不辱 亦作'知足不辱'。
知足不殆 亦作'知止不殆'。
百战不殆 殆:危险,指失败。作战百次也不失败。形容每战必胜,从不打败仗。
不辱使命 顺利完成任务,没有辜负托付者的期盼。
乐乐不殆 乐乐:坚定;殆:通“怠”,懈怠。坚定不懈的样子。
宁死不辱 宁愿被处死也不肯受辱。
举止不凡 举动不平凡。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塞:堵塞。流:流动。止:停止。行:行进。没有堵塞,就没有流动;没有停止,就没有行进。原比喻对佛教、道教如不加阻止,儒学就不能得到推行。后比喻不破除旧的、错误的,就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止,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