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shī

杂言诗


拼音zá yán shī
注音ㄗㄚˊ 一ㄢˊ ㄕ

繁体雜言詩

杂言诗

词语解释

杂言诗[ zá yán shī ]

⒈  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每句字数不等,长短句间杂,无一定标准,用韵也较自由。后人多有仿作。

引证解释

⒈  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每句字数不等,长短句间杂,无一定标准,用韵也较自由。后人多有仿作。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杂言诗》:“按古今诗自四、五、六、七杂言之外,復有五七言相间者,有三、五、七言各两句者,有一、三、五、七、九言各两句者,有一字至七字、九字、十字者,比之杂言,又略有不同,故别列之於此篇。”

国语辞典

杂言诗[ zá yán shī ]

⒈  一种每句字数不一,长短相间的古体诗。最短仅一字,长者可高达九、十字以上,通常以三、四、五、七字为多。

分字解释


造句

  • 文学史研究者一般都视句句韵变隔句韵为中古七言体式转型的标志,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七古在杂言诗催化之下由句句韵变为隔句韵的背景和原因。
※ "杂言诗"的意思解释、杂言诗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