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āi

灾异


拼音zāi yì
注音ㄗㄞ 一ˋ

繁体災異


灾异

词语解释

灾异[ zāi yì ]

⒈  指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灾异”。指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

《汉书·宣帝纪》:“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
《后汉书·张衡传》:“天鉴孔明,虽疎不失。灾异示人,前后数矣,而未见所革,以復往悔。”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
《三国演义》第一〇二回:“臣今职掌司天臺,但有祸福,不可不奏:近有羣鸟数万,自南飞来,投於 汉水 而死,此不祥之兆;臣又观天象,见奎星躔於太白之分,盛气在北,不利伐 魏 ;又 成都 人民,皆闻柏树夜哭:有此数般灾异,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
严复 《救亡决论》:“曩己丑、庚寅之间, 祈年殿 与 太和门 数月连燬。一所以事天,一所以临民:王者之大事也。灾异至此,可为寒心!”

国语辞典

灾异[ zāi yì ]

⒈  因事物的反常而造成的灾祸。

《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灾异蜂起,寇贼纵横,夷狄猾夏,戎事不息。」
《三国演义·第一〇二回》:「有此数般灾异,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

分字解释


造句

  • 董仲舒对于灾异的解释,有变即有常。
  • 天命灾异是董仲舒之天的哲学的重要内容。
  • 董仲舒的天命灾异思想,虽无知识的意义,但有道德的价值。
  • 其中预言、梦境、灾异、卜筮等都是伏笔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 透过灾异的表象去发掘由人为造成的后灾害现象,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 1920年发生的甘肃大地震,虽然是不可抗的自然灾异,但由此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是复杂的。
  • 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传统天文历法管理政策的影响、明初严厉的法律和对天象灾异说的担心。
  • 因《春秋》灾异观的影响,此期对蝗灾的治理仍依靠人力捕杀,但也出现了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新方法。
  • 时人认为,君王“不明”、德行不盛都会引发疾疫,由此逐渐衍化为一种神秘的以灾异附会社会人事的灾异说。
  • 西汉灾异奏疏是以当时天人合一的哲学为思想基础的,它的兴盛同西汉中晚期的国事日非,社会混乱有密切关系。
※ "灾异"的意思解释、灾异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