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gjìng

西洋镜


拼音xī yáng jìng
注音ㄒ一 一ㄤˊ ㄐ一ㄥˋ

繁体西洋鏡
词性名词

西洋镜

词语解释

西洋镜[ xī yáng jìng ]

⒈  亦作“西洋景”。

⒉  民间一种供娱乐用的装置,匣子里装着画片,匣子上有放大镜,可见放大的画面。因最初画片多西洋画,故名。

⒊  比喻故弄玄虚借以骗人的行为或手法。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西洋景”。

⒉  民间一种供娱乐用的装置,匣子里装着画片,匣子上有放大镜,可见放大的画面。因最初画片多西洋画,故名。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江寧 人造方圆木匣,中点花树禽鱼怪神秘戏之类,外开圆孔,蒙以五色瑇瑁,一目窥之,障小为大,谓之西洋镜。”
鲁迅 《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一幅画片,平淡无奇,装在匣子里,挖一个洞,化为西洋景,人们就张着嘴热心的要看了。”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三一回:“孟二楞 摆着手说:‘那可是瞎子看西洋景,白熬工夫。’”

⒊  比喻故弄玄虚借以骗人的行为或手法。

瞿秋白 《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这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另外还有些诓骗的西洋景,早已拆穿了。”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的思力能拆穿道德律的西洋镜,而我的感情却终于被它压服着。”

国语辞典

西洋镜[ xī yáng jìng ]

⒈  一种早期民俗杂艺拉洋片的表演装置。参见「拉洋片」条。

⒉  比喻故弄玄虚骗人的技巧或手法。

如:「拆穿西洋镜」。

分字解释


造句

  • 托马斯·爱迪生的西洋镜设备,活动电影放映机,于1894年出现在公众面前。
  • 在通过西洋镜播放电影的年代里,人们需要通过位于播放装置上面的一个专门设置的小窗口来观看电影。
  • 电影播放技术由最初的“西洋镜”的形式演变而来,直到其发展到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影像被投影到幽暗的影院屏幕之上,电影才作为一种大众消费的形式而出现。
  • 这场事故是由放慢了速度看西洋镜的人们引起的。
  • "随着投影的出现,观众与图像的关系不再像早年使用西洋镜设备时那样私密。
  • 在2012年,沃克原本是为“西洋镜”展览创作的这对机器人。
  • “我们现在都生活在西洋镜里,时不时地被街角的偷窥狂偷窥,”他说。
  • 我的西洋镜被拆穿了,于是干脆要她陪我走一走,到耶鲁美术画廊去看马克。罗思科的作品展览。
  • 消费者向经销商索阅其销售授权书,原产国认证书和进口商品报关单等证,便可戳穿一些西洋镜。
  • 走在一个更清洁,在莫斯科2006年7月25日在一个购物中心的1977年中央莫斯科西洋镜。
  • 事实上,他从没看过那些最成功的当代喜剧表演——没看过《加文与斯泰西》、没看过《西洋镜》、也没看过《中间人》。
  • 知道电影技术从最初的西洋镜格式进化到图像可以在漆黑的影院中放映到屏幕上,电影才以大批量生产的模式出现。
※ "西洋镜"的意思解释、西洋镜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