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yuàn

枢密院


拼音shū mì yuàn
注音ㄕㄨ ㄇ一ˋ ㄩㄢˋ

繁体樞密院

枢密院

词语解释

枢密院[ shū mì yuàn ]

⒈  官署名。五代后梁时设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掌军事机要、边防等,为最高国务机关之一。辽代设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汉人枢密院,管理汉族地区兵马。元代枢密院掌军机、边防、宫廷禁卫等,战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明代废止。

引证解释

⒈  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主管官称枢密使。 五代、后梁 建崇政院,以崇政使知院事。 后唐庄 宗 同光 元年改为枢密院,以枢密使知院事与宰相共秉朝政,文事出中书,武事出枢密。 宋 代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号为“二府”。 辽 分置北枢密院(相当兵部)、南枢密院(相当吏部)及 汉 人枢密院(掌 汉 族地区兵马)。 元 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 明太祖 改置大都督府,枢密院遂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续文献通考·职官六》。

国语辞典

枢密院[ shū mì yuàn ]

⒈  一种古代官署。掌管国家机要政务。创始于唐中叶,掌出纳帝命。宋代与中书省并称为「两府」,掌兵权;明初废。

分字解释


造句

  • 枢密院示意公司的创办人继续进行。
  • 他作为枢密院官员宣誓就职。
  • 枢密院司法委员会有两个特别的性质需要了然于胸。
  • 都是由制定法设立的,上诉可向枢密院司法委员会提出。
  • 那是因为这12国中大多数都将伦敦的枢密院做为他们的最终上诉法院。
  • 对许多国家(尤其是英联邦国家)枢密院可能会审理来自最高法院的上诉。
  • 你作为一个贵族和枢密院顾问,有权请求召见,你到国王内室的道路是畅通的。
  • 上诉人继而向枢密院提出上诉,枢密院于1996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判上诉人胜诉。
  • 最后,他们还创立了议会(贤人会议),向国王提供建议,这就成为了今天仍存在的枢密院的基础。
  • 主要有医生、牙医和眼镜商的纪律委员会。都是由制定法设立的,上诉可向枢密院司法委员会提出。
  • 手下没人可管的经理拿泛滥的头衔糊弄人,就像让老掉牙的政客当上兰开斯特公爵郡大臣或枢密院议长。
  • 他在加拿大联邦法院,卑诗省最高法院,新加坡高级法院出庭,在商事法院和枢密院协助伦敦出庭律师。
  • 维斯特伍德在2007年被请求设计学院袍服,因为伦敦国王学院在该年成功获得枢密院的许可,有权自行颁发学位。
  • 尽管已然千钧一发,枢密院最终在11月4日发现了上议院地下的地窖,萨福克伯爵建立首功,同一晚托马斯·奈维特爵士亦有寻获。
※ "枢密院"的意思解释、枢密院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