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ánwén

骈文


拼音pián wén
注音ㄆ一ㄢˊ ㄨㄣˊ

繁体駢文
词性名词


骈文

词语解释

骈文[ pián wén ]

⒈  文体名,与散文相对称。也叫骈体文。因其字句皆成对偶而得名,其以四字六字与四字六字相对为基本句法者,别称四六文。并讲究声律的调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

rhythmical prose characterized by parallelism and ornateness;

引证解释

⒈  文体名。指用骈体写成的文章,别于散文而言。起源于 汉 魏。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易于讽诵。迨 南北朝,专尚骈俪,以藻绘相饰,文格遂趋卑靡。 唐 代以来,有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称四六文,即骈文的一种。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十章第二节:“南北朝 时期,骈文盛行。这种文体讲求对偶和声律,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词藻,意少词多,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

国语辞典

骈文[ pián wén ]

⒈  文体名。对散文而言,字句骈俪,注重声色藻绘,盛行于六朝及初唐,为当时文章正格。参见「骈体文」条。

分字解释


造句

  • 骈文的写作需要很多技巧,比如一定要讲究对偶。
  • 他不仅以骈文闻名,其诗歌创作也很受时人的重视。
  • 刘峻是梁代著名的骈文家,更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
  • 这种抒情其实也是一种抒情,说骈文只重形式忽略内容是不准确的。
  • 这些成绩主要体现在总论、诗歌、文艺理论、小说及辞赋骈文、文集研究五方面。
  • 在现今流行的文学认知中,赋与骈文大都是被作为散文对待的,笔者对此提出异议。
  • 乾嘉年间的汉学派、史学派、桐城派、骈文派之争,其焦点所在,是确立文章正宗。
  • 汉代各个时期的赋作从不同方面证明了汉代已有典型的骈文而不仅仅是对骈句的个别利用。
  • 在唐代,骈文几经变革,三十六体即是继中唐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领域出现的一次重大变革。
  • 蔡邕是东汉后期的文坛巨匠。他对于骈俪化的追求和探索,对六朝时的骈文创作有直接的启发意义。
  • 判是盛行唐代官场,用四六骈文书写的司法文书,也是应试考生科举及第之后、授官之前“覆其吏事”的重要科目。
※ "骈文"的意思解释、骈文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