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gōngzhīniǎo

惊弓之鸟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注音ㄐ一ㄥ ㄍㄨㄥ ㄓ ㄋ一ㄠˇ

繁体驚弓之鳥


惊弓之鸟

词语解释

惊弓之鸟[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⒈  弓箭发射后未受伤害而幸存的鸟。比喻因受惊恐而警觉特别灵敏的人,也指惊慌失措的样子。

a badly frightened person;

引证解释

⒈  曾受箭伤,闻弓弦声而惊堕的鸟。喻受过惊吓而遇事惶惶的人。语本《战国策·楚策四》:“更羸 舆 魏王 处 京臺 之下,仰见飞鸟。 更羸 谓 魏王 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 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 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 更羸 以虚发而下之。

魏王 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 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羣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晋书·王鉴传》:“黷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方氏 本是惊弓之鸟,听见官司两字,十分害怕。”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四节:“西太后、荣禄 一伙人,屡受外国强盗的打击,早成惊弓之鸟。”
亦作“惊弦之鸟”。 《穀梁传·成公二年》“齐侯 使国佐如师” 唐 杨士勋 疏:“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惊弦之鸟,不可以应弓。”

国语辞典

惊弓之鸟[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⒈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也作「伤弓之鸟」。

《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余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

心有余悸

初生之犊

分字解释


造句

  • 犹如惊弓之鸟的投资者们纷纷转向欧洲一些外缘债券市场,如瑞典,丹麦,英国。
  • 有人说一个正式的债务重组系统将会提高借贷的成本并且吓坏惊弓之鸟一般的市场。
  • 扼守在娄山关上的敌人,是从乌江防线溃退下来的黔军第三旅林秀生部两个团,胆寒若惊弓之鸟。
  • 对于一个小小的希腊的问题,欧洲人都这么混乱,也难怪投资者们对于庞大的意大利会如惊弓之鸟。
  • 他们被剥夺了尊严和自我价值感,许多人至今面对白人仍然犹如惊弓之鸟,哪怕有些人已经进入社会的上层。
  • 帕翠霞。瓦达西的问题:如果克鲁格曼撤出了股市,我作为一个已成惊弓之鸟的非专业的小投资者就会视之为警讯。
  • 考验当时,尽管她策缰驱马向前,她的座马却如惊弓之鸟般惊恐跳跃,不过她可是首度亲眼确认了自己的斗牛标枪还是可以稳稳地插上那漆黑的山形牛背。
  • 1907年10月,一场恐慌开始在纽约的各大信托公司中蔓延,犹如惊弓之鸟的储户排起了长队,试图取出他们的储蓄。 希夫恐怖的预言似乎即将成为现实。
※ "惊弓之鸟"的意思解释、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