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


拼音fù zǐ
注音ㄈㄨˋ ㄗˇ
词性名词

附子

词语解释

附子[ fù zǐ ]

⒈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株高三、四尺,茎作四棱,叶掌状,如艾。秋月开花,若僧鞋,俗称僧鞋菊。叶茎有毒,根尤剧,含乌头碱,性大热,味辛,可入药。对虚脱、水肿、霍乱等有疗效。

引证解释

⒈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株高三、四尺,茎作四棱,叶掌状,如艾。秋月开花,若僧鞋,俗称僧鞋菊。叶茎有毒,根尤剧,含乌头碱,性大热,味辛,可入药。对虚脱、水肿、霍乱等有疗效。

《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飢於附子,止渴於酖毒,未入肠胃,已絶咽喉,岂可为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附子》:“其母名曰乌头。初种为乌头,像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开的是怎样的药方?附子、肉桂,外加牛膝。”

国语辞典

附子[ fù zǐ ]

⒈  植物名。乌头科附子属,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块根,茎高一公尺余。叶质厚,掌状深裂达基部。秋日开花,萼五片,紫碧色,呈帽状;花瓣二片。因附乌头而生,因以得名。一般供观赏用。可入药,用时如未经炮制直接使用,会造成心脏痲痺、呼吸急促,甚至死亡。

英语monkshood (Aconitum carmichaelii)​

德语Eisenhut-Knollen (S)​

分字解释


造句

  • 据说埃及艳后曾用附子杀了她弟弟。
  • 目的确定附子理中缓释片的安全剂量。
  • 在接触附子花几小时后,人可以在十分钟内死亡。
  • 目的寻找附子中具有药理作用的非生物碱类成分。
  • 目的分析附子理中缓释片中总生物碱的药效物质。
  • 关附甲素是从关白附子块根中提取的一种新生物碱。
  • 目的: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抗缓慢心律失常的作用。
  • 不可更服热药,可服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
  • 附子与干姜的配伍,较好的反映了配伍七情的相对性。
  • 报道中药附子的形成。为乌头类药材的鉴定提供了依据。
  • 附子与大黄配伍是中药反佐配伍中增效减毒的重要方式。
  • 一般半透明,样子好看的附子片,可能是用速成加工的。
  • 目的:研究附子汤与芍药甘草汤合用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
  • 休学期满,应检附子女出生证明及相关证明文件申请复学。
  •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附子饼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的疗效。
  • 与高、低浓度附子多糖组和阴性对照组结果相比有显著差异。
  • 目的从白附子片中提取出多糖,并对其免疫活性进行初步研究。
  • 大黄附子汤能显著促进寒积便秘型小鼠的排便,增加其排便量。
  • 目的在常态和超声条件下,对附子多糖在硫酸中的降解进行研究。
  • 以附子甘草为例,试从组分合和的角度阐述其配伍后减毒增效的机理。
  • 其中附子和干姜组与大复方的作用一致,可用作虚热证动物模型的复方。
  • 以生附子为代表,经正交实验、离子交换等方法提取分离纯化总生物碱。
  • 目的研究附子中脂类生物碱(脂碱)的溶解性,确定四逆汤中脂碱的来源。
  • 类方中除乌梅外,干姜、黄连使用较多,黄连、附子、桂枝的用量配比较大;
  • 实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大黄对附子的解毒作用随着大黄剂量的递增而增加。
  • 结论:针刺配合隔附子饼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 附子多糖、比例、煎煮时间是附子附子调控大黄寒性泻下成分含量的关键因素。
  •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附子浸渍液对银纹夜蛾具有较高的毒性,Lc50为原液稀释5。
  • 山东省生姜主要产区杂草差异性不大,主要为马唐、牛筋草、反枝苋、马齿苋、香附子。
  • 结论: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联合强的松治疗可以改善大鼠肾脏的氧化应激,减轻肾脏病理损害。
※ "附子"的意思解释、附子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