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nér

板儿


拼音bǎn ér
注音ㄅㄢˇ ㄦˊ

繁体板兒

板儿

词语解释

板儿[ bǎn ér ]

⒈  木板。

⒉  明清时铜钱的俗称。多指劣钱。

⒊  指戏曲、乐曲唱腔中的节拍。

引证解释

⒈  木板。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三十年前解开你(指柳树精),都是板儿。”

⒉  明 清 时铜钱的俗称。多指劣钱。

明 董穀 《碧里杂存·板儿》:“正德 丁丑,余始游京师。初至,见交易者皆称钱为板儿,怪而问焉,则所使者皆低恶之钱,以二折一,但取如数,而不视善否,人皆以为良便也。既而南还,则吾乡皆行板儿矣。好钱遂阁不行。”
清 翟灏 《通俗编·货财》:“今京师犹有以二折一之例,但呼小钱。其好钱乃谓之老官板儿。”

⒊  指戏曲、乐曲唱腔中的节拍。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审音》:“唱有三紧:一要调儿记得远;二要板儿落得稳;三要声儿唱得满。”
《红楼梦》第二八回:“﹝ 寳玉 ﹞唱完,大家齐声喝采,独 薛蟠 説:‘没板儿!’”

国语辞典

板儿[ bǎnr (变) ​bǎr ]

⒈  拍板。

明·汤显祖《紫萧记·第六出》:「一要调儿记得远,二要板儿落得稳,三要声儿唱得满。」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唇底罢吹箫,笛儿丢,笙儿坏,板儿掠。」

⒉  劣质的铜钱。

明·董谷《碧里杂存·卷上·板儿》:「吾乡自国初至弘治已来,皆行好钱,每白金一分准铜钱七枚无以异也,但拣择太甚以青色者为上,正德丁丑余始游京师,初至,见交易者皆称钱为板儿,怪而问焉,则所使者低恶之钱,以二折一,但取如数而不视善否。」

分字解释


造句

  • 练功时他总是要系上那块黑色的板儿带。
  • 从那个时代走来的人,很多都是老八板儿。
  • 有时候,生活会拎起一块板儿砖拍你的脑袋。
  • 他穿着一双呱嗒板儿出去了,看样子是去洗澡。
  • 对口快板儿是快板的一种形式,由两个人共同表演。
  • 板儿一见了,便吵着要肉吃,刘姥姥一巴掌打了他去。
  • 这年头你得有副好身板儿才顶得住纽约 一天八小时的交通战。
  • 岸边,一堆光鞋板儿横七竖八,草丛里,一团团小裤褂揉成皱花儿。
  • 曲艺是一种民间有声艺术形式,比如民谣,说故事,喜剧对话,快板儿和相声。
  • 大同数来宝采用大同方言说唱,以对口为主,常常是一人打板儿一人自由表演。
  • 那孩子就站在前面说过的那个麦垛下面,每隔几秒钟,就把他那个哗啦板儿轻快地一。
  • 1辆在老板儿子生日时送到老板处(星期五),其余的在星期五的任何时候到达客户处。
  • 餐馆老板儿次叫他走开,但他虽然没有能力买食物来尝尝,却又舍不得离开这令人馋涎欲滴的香味。
  • 正如这些胖人旅行者的在假日旅行中要碰到的诸多阻碍一样,加大的身板儿往往意味着加重的舟车之苦。
  • 出租车会拉两个人去同一家旅馆(拼车),每个人都要付全价。 (我还遇到)一家烧柴火炉的披萨店,使用的木头是旧棺材板儿。
  • 何不换一种活法,攀爬更多的高山,多吃点儿冰淇淋甜甜嘴巴,经常光着脚板儿溜达,畅游更多的河流,多看看夕阳西下,多点欢笑哈哈,少让泪水滴答!
※ "板儿"的意思解释、板儿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