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ěn

大审


拼音dà shěn
注音ㄉㄚˋ ㄕㄣˇ

繁体大審

大审

词语解释

大审[ dà shěn ]

⒈  明代刑制,每五年朝廷命司礼太监会同三法司堂上官审理刑狱,谓之大审。

引证解释

⒈  明 代刑制,每五年朝廷命司礼太监会同三法司堂上官审理刑狱,谓之大审。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审平反纪略》:“凡遇丙辛之年,即特勅司礼监掌印太监一员,前往三法司録囚,名曰大审。”
《明史·刑法志二》:“成化 十七年命司礼太监一员会同三法司堂上官,於大理寺审録,谓之大审。 南京 则命内守备行之,自此定例,每五年輒大审。”

分字解释


造句

  • 人们在这样一个大审之日聚集在一起,他们决不知道自己看到的将是一场血腥的残杀还是欢乐的婚礼,这就使所有人总是兴致勃勃。
  • 俳优小说的品格有大俗大雅二重性,具有深刻的文学史和审丑的意蕴。
  • 第四章对我国现行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进行分析,并对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成因进行分析,说明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提出也是一大进步。
  • 这就使得沃尔夫先生觉得,尽管他的录象带没有很高的证据价值,但是联邦检察官故意强迫他在大培审团面前确认那些带面具的反对者。
※ "大审"的意思解释、大审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