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

杂诗


拼音zá shī
注音ㄗㄚˊ ㄕ

繁体雜詩

杂诗

词语解释

杂诗[ zá shī ]

⒈  谓兴致不一,不拘流例,遇物即言之诗。《文选》有杂诗一目,凡内容不属献诗、公宴、游览、行旅、赠答、哀伤、乐府诸目者,概列杂诗项。即有题如张衡《四愁》、曹植《朔风》等,内容相近,亦归此项,如王粲、刘桢、曹植兄弟等作皆即以“杂诗”二字为题,后世循之。

引证解释

⒈  谓兴致不一,不拘流例,遇物即言之诗。 《文选》有杂诗一目,凡内容不属献诗、公宴、游览、行旅、赠答、哀伤、乐府诸目者,概列杂诗项。即有题如 张衡 《四愁》、 曹植 《朔风》等,内容相近,亦归此项,如 王粲、刘桢、曹植 兄弟等作皆即以“杂诗”二字为题,后世循之。

《文选·王粲<杂诗>》 李善 注“杂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 唐 李周翰 注:“兴致不一,故云杂诗。”
清 桂馥 《札朴·杂诗》:“案《文选》 王仲宣、刘公干、魏文帝、陈思王、嵇叔夜、傅休奕、张茂先、枣道彦、左太冲、张季鹰、张景阳、王景立 皆有杂诗。”

分字解释


造句

  • 第五章:张耒杂诗在宋代的影响。
  • 王粲《七哀诗》三首和《杂诗》都是建安十四年之后的作品。
  • 伤感从此浮上心头,爱上了听伤感情歌,爱上了写伤感日志或是心情杂诗!
  • 孩提时,我就梦想这创作一些文字,杂诗也好,浅显的故事或随笔也罢,只要能供人赏阅就好。
  • 如此覆沓卑杂,真伪杂陈的诠释反应于“诗”上,原文本被不可避免的曲解甚而掩盖了。
  •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在《与元九书》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与杂律,他还对这四类诗做了界定。
  • 其代表作品《恨赋》、《别赋》、《杂体诗》三十首、《效阮公诗》十五首在我国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 江淹是南朝著名文学家,《杂体诗三十首》是其著名作品。
  • 在诗与真的互沟与时空交错中,杂然纷呈着美国黑人的血泪史、奋斗史和精神史。
  • 曾任春风杂发行人,曾为夏潮杂编辑,诗潮诗刊、春风诗刊、草根诗刊社同仁。
※ "杂诗"的意思解释、杂诗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