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ǎi

芋艿


拼音yù nǎi
注音ㄩˋ ㄋㄞˇ
词性名词

芋艿

词语解释

芋艿[ yù nǎi ]

⒈  大的芋。

taro; eddo;

⒉  这种植物的块茎。

引证解释

⒈  植物名。古代也称蹲鸱。其叶片呈盾形绿色,叶柄肥大而长,可作猪饲料。地下块茎呈球形或卵形,富含淀粉,可供食用。

⒉  指芋艿块茎。

⒊  特指芋艿块茎之大者。亦称“芋母”、“芋奶”。与“芋子”相对。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芋母》:“国朝 施可斋 《闽襍记》云:‘ 闽 人称芋大者曰芋母,小者为芋子。’……吾乡称为芋艿,当为芋奶之误,奶即嬭字,俗称母为奶,芋奶亦犹母子之义。因芋字从草,并改奶作艿耳。”

分字解释


造句

  • 我有一个芋艿。你有一块蛋糕。
  • 特点:芋艿酥透、汤甜,桂花味浓郁。
  • 我可以吃一些芋艿吗?
  • 本发明公开高新技术的农业种植技术,具体涉及芋艿的早熟高产栽培方法。
  • 盆栽试验条件下探讨芋艿残体降解物对土壤养分、芋艿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清末民初,海宁硖石镇横头一带,每逢八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烧红糖芋艿粥吃,据说是给太平军做“生日”。
  • 想到这儿,我看着桌上的毛豆、芋艿、月饼,惭愧地笑了笑,然后慢慢地吃了起来,恍然间发现原本不爱吃的食物原来也是那么的可口。
※ "芋艿"的意思解释、芋艿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