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ún

荀子


拼音xún zǐ
注音ㄒㄨㄣˊ ㄗˇ

荀子

词语解释

荀子[ xún zǐ ]

⒈  (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名况,赵国人。他批判和总结了先秦以来的学术思想,发展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首创性恶论,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文章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著作有《荀子》。

国语辞典

荀子[ xún zǐ ]

⒈  战国时赵人荀况。参见「荀况」条。

⒉  书名。战国时赵人荀况撰,二十卷,今存三十二篇。有唐杨倞注、清王先谦集解。此 书本儒家崇礼、正名之说而主性恶,为先秦重要的哲学思想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

英语Xun Zi or Hsun Tzu (c. 310-237 BC)​, Confucian philosopher and author of On learning 勸學|劝学

德语Xunzi (Eig, Pers, 313 - 237 v.Chr.)​

法语Xun Zi

分字解释


造句

  • 荀子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性恶论者。
  • 《荀子》的范围副词有28个。
  • 傅山就是对荀子予以重视的学者之一。
  • 荀子指出了荣辱思想养成的重要途径。
  • 由此脉络也可见叶适和荀子的思想关系。
  • 荀子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分层思想。
  • 荀子认为礼是人的本质。
  • 性恶论是荀子礼论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石。
  • 礼学思想也影响着荀子对理想社会的构想。
  • 声训是儒家正名的重要手段,到荀子这里得到了最充分体现。
  • 儒家法律思想自孔子以后分为两支,分别以孟子、荀子为代表。
  • 先秦儒家提供了丰富的人格理论,荀子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个。
  • 最后,文章对荀子、王充二人思想一致性基础上的不同点进行分析。
  •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去重新定位荀子礼之“文”化的美学内涵。
  • 叶适对荀子虽多有批判,但在思想本质上仍继承其礼治主义的精神。
  • 荀子思想在许多方面都与现代社会学有契合之处,可称为儒家社会学。
  • 荀子与亚当斯密都认为人性是自私的,但他们的人性论还是有不尽相同之处。
  • 《荀子微言》是他的一部重要荀学著作,也是汉学家专治《荀子》的肇始之作。
  • 荀子以“名”为核心,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名、辞、辩说的正名逻辑思想体系。
  • 我们从荀子的性恶论这一命题为切入点,去寻找荀子的礼之“文”化的美学意蕴。
  • 荀子从他的道出发,用象征的思维看待自然物和文学,从而构成其文艺的象征体系。
  • 本文从天人关系理论、心性论、理想人格理论三方面比较了庄子与荀子的主体性思想。
  • 荀子作为战国中晚期儒家大师,他的以性恶论为基础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 基于对国家治理的现实考虑,荀子将法纳入自已的关怀视野,认为法是国家治理的工具之一。
  • 荀子又认为,人之所以想做好事,是因为性恶,因为事物如果短缺什么,就会自动寻求满足。
  • 最后我们从荀子的儒家的审美教化思想对近现代的影响入手来讨论荀子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 荀子的礼欲观,是其基于社会现实,在对诸子百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构建的思想体系。
  • 先秦儒学的两位大师孟子和荀子分别基于人性的内溯和外求,建立了他们各有侧重的道德思想。
※ "荀子"的意思解释、荀子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