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g

习尚


拼音xí shàng
注音ㄒ一ˊ ㄕㄤˋ

繁体習尚


习尚

词语解释

习尚[ xí shàng ]

⒈  习俗。

common practice custom;

引证解释

⒈  犹风尚。

宋 曾巩 《送江任序》:“至则宫庐、器械、被服、饮食之具,土风、气候之宜,与夫人民謡俗、语言、习尚之务,其变难遵而其情难得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骑》:“古公 之国,邻于 戎 翟,其习尚有相同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死魂灵百图>小引》:“这是那时 俄国 文艺家的习尚:总喜欢带点教训的。”

⒉  犹崇尚。

宋 司马光 《论风俗札子》:“窃见近岁公卿大夫,好为高奇之论,喜诵 老庄 之言,流及科场亦相习尚。”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道家习尚玄虚,蔑弃礼教。”

国语辞典

习尚[ xí shàng ]

⒈  一地长期形成的习俗风尚。

如:「所谓入境随俗,咱们既然来到此地,就该懂得此地的习尚。」

分字解释


造句

  • 过年燃焰火、放鞭炮已经成为当地的习尚。
  • 这样一群褒贬不一的群体又会给社会习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 七夕诗展现了民俗习尚的风情画,体现出民族情感的人文意蕴。
  • 由于受时代文化习尚的复杂影响,西晋文士的人格往往呈现多面性的特点。
  • 慈溪自然条件优越,气候终年平和潮湿,四季清楚,属北亚寒带季习尚候区。
  • 随着社会地位的上升,其家族显支受到了高门士族社会文化习尚的影响,其门风迅速雅化。
  • 楚人饭稻羹鱼、五味调和、桂酒琼浆,既显出有别于中原的饮食习尚,又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 在创业教育领域引入网络学习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创业问题的网络培训,需要引入崭新的视角和全新的模式。
  • 科举制度对整个唐代的士林心态、风俗习尚以及文学艺术产生过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唐人出处进退的人生选择以及人生哲学的架构意义更为重大。
※ "习尚"的意思解释、习尚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